山东团王信等14名代表建议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为更好地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加快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必须标准先行,建议加快出台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加紧组织专家从国家层面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既吸收国际现有先进成熟技术规范,又要加入我国对智能制造技术路线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明确相关数据接口及协议等重要环节,为自主智能制造装备的
应用和互联互通提供标准,防范国外技术和关键部件、设备在国内形成垄断,制约我国智能制造自主发展和产业安全。
搭建国家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各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突出实施智能制造的主动权。建议由政府引导国内重点科研机构院校、行业协会组织、关键软硬件生产企业和有关示范应用用户等联合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软硬件的联合开发和攻关,适当引入智能制造国际知名合作伙伴,建设行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并加强个性需求解决方案的研究和支持,为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支持力度。建议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掌握核心技术;注重产需合作,落实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加快自主装备产品的示范应用;对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大技改贴息的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国有、地方金融投资机构参与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成果转化和建设智能化工厂,并给予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努力克服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资金困难,促进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夯实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建议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四基”发展要求,加快产业技术基础研究,特别是智能制造设计、应用、控制等系列软件开发和自主化;在“强基工程”中对有关智能制造关键部件和传感器给予重点支持;加大“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有关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控制芯片等的攻关和产业化。加大对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坚持“产学研用”共同推进的方式,加快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发展,增强智能制造模式的可复制性;探索在高危行业和流程制造行业实施整体智能制造提升计划。
山东团姜健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信息智能技术发展
我国要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必须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技术,在各领域全面研发、设计、推广应用本国的信息智能技术,全面掌握各项核心技术,使之全面实现国产化,逐步追赶并最终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结合调查,提出建议如下:
国家组织信息智能基础核心技术攻关,如手机操作系统、各种智能处理器芯片、云技术、数据库等。
建立创业创新的土壤和机制:开放式、民众参与的创新机制。通过创业实现创新梦想,是创新的最主要源泉和土壤。创业企业实现创新,形成开放式、大众参与的创新环境,大型企业将其产业化,从而形成信息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生态链,极大地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成为领导者的地位。
国家出台政策,对信息科技创业创新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促进其发展。
建立民族科技自强的文化,并制定政策有计划地推广自主创新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信息智能,自主掌握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智能技术逐步全面发展、追赶直至领先,实现自主可控,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各产业逐步走向高端并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强国,并保障我国信息安全。
李江代表建议加快我国
智能机器人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
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但我国智能机器人的档次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快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转变陈旧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特别要克服担心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影响劳动力就业的错误思想。机器人无疑会减少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的人员用工,但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可以说是无限的,很多领域人工劳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即使大量人工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也是一件大好事,这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多时间从事脑力创造性劳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
制定国家智能机器人发展战略。从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培养、产业布局、标准制造、市场准入各方面理清发展思路。
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在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产业政策、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检测机制等方面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江苏团蒋婉求代表建议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在向制造强国迈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从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个性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智能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 将越来越多地替代产业工人;“服务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提高制造业附加值的关键。有关部门应积极借鉴制造业发达国家经验,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拓展制造业国际空间。应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积极向沿线国家输出我国制造业富余产能,以结构调整、产能转移互利双赢为目的,不断拓展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空间,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