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哪?如何突破?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区,《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韩杰才:和中国很多其他产业类似,机器人产业国内市场巨大,这是我们的突出优势。但是,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国产机器人产业依然以低端为主,上游的核心技术和发达国家企业特别是瑞士
abb、德国
库卡、日本安川电机和
发那科这四大家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现在主要定位是做下游的整合集成,让市场带动我们往上游的核心技术端和利润端发展,整个产业还处于散乱状态。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处于需要整合的过程。
记者:国产机器人主要的技术瓶颈是什么?
韩杰才:主要的技术瓶颈是基础零部件,譬如减速器、控制器等,这关系到响应速度、智能化程度等关键功能。事实上,很多技术也可以与国际尖端技术媲美,比如那些获得各种大奖的技术成果,研发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但是这些技术没有转化成能够投放市场的产品,原因在于我们整个产业发展不足,企业研发能力弱,导致其产业化成本完全没有优势;二是这些技术大都不是从市场和产品角度来研究的,不是市场可以直接接受的成果,从科研到产品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往往就走不通。
记者:对突破这一瓶颈,您有什么建议?
韩杰才:目前,我国的研发投入一般有两部分,包括国家投入和企业投入。国家投入一般偏向长远发展,比如五年、十年后的一些技术,而企业对技术的投入偏向于当下,是市场急需的,两者投入的理念和需求不同。我们很多科研人员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国家在科研层面的支持很给力,投入很大,而我国企业投入偏少。国家的大规模投入,使得我们拥有大量成果,但是由于企业投入偏少,因此研发成果的成熟度、对市场的响应度和社会的认可度还未达到理想状态。国家应该出台相应举措,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当国家和企业的投入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记者:您曾经提到,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进行很好的整合。您认为应该如何整合?
韩杰才:整合的途径可以分为市场端整合和技术端整合。一个产业能不能做好,需具备两大要素,即市场和技术。市场端整合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进行整合,促进产业往上游发展;技术端整合是从上游往下游整合,让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来做。从上游往下游整合,需要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扶持和做好产业规划,从下游往上游的整合则需要建立更规范的市场准则,实现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这是两个不同的模式,但是将两个模式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既有市场优势又有技术优势的平台,其整合能力是最强的。譬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既有30年来累积的技术端优势,同时又有不断强化的市场端优势,创新、研发和产业形成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给平台以及技术试错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又提升了市场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