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述变化,记者走访的人士有不同解释。譬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孙建平认为,工业用电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企业用工难缓解正是体现了经济增幅回落、制造业低迷、工业投资缺乏热点等“新常态”。
来自政府相关方的观点则认为,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机器换人”等制造业转型升级举措,包括用电在内的工业用能下降、企业用工尤其是“普工”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转型升级的效果。
导向之变:政府主导的“减法”
来自浙江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淘汰了逾2万家被视为低端落后产能的企业以及家庭作坊,其中落后产能企业3500家,小作坊1.88万家。在温岭市,有1594家无证照制鞋企业被取缔,全市共计减少“低小散”鞋企5041家。长兴县蓄电池行业经过整治,原来的175家企业减少到了16家。
另据浙江省环保厅披露,“十二五”前四年,全省通过减排倒逼转型,造纸、印染、化工、电镀、制革、铅蓄电池六大行业共关停企业2219家,搬迁或整治提升3429家。其中铅蓄电池行业关闭率82.1%,其余5个行业关闭率为50%。
根据《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规划(2013-2017年)》,该省到2017年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450万吨、造纸145万吨、化纤55万吨、印染30亿米、铅蓄电池230万千伏安时、化工50万吨、制革575万吨、砖瓦58.6亿块标砖。
“浙江要下定决心做好淘汰偏低端产能,即使牺牲一两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也在所不惜。”在2015年1月的浙江省经信科技与高新区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这样表示。
从2015年2月份召开的浙江省推进26个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则又传递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该省正式给全部26个欠发达县(市、区)“摘帽”,并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
从20世纪80年代“轻、小、集、加”的工业化蓬勃发展以及后来各地纷纷唱响“工业立市”、“工业立县”,到如今的淡化GDP和工业产值指标,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浙江省政府部门对上述举措的解释是:此举意味着考核导向由注重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转变为注重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
而浙江省这么做似乎也颇有底气:相关数据显示,尽管2014年关停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影响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6.9%。工业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税收、工业从业人员薪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长兴县蓄电池行业整治之后,整个行业产值提高14倍,增加值提高16倍。
2015年,浙江制造业“减法”还在继续。根据年初浙江省经信科技与高新区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全年浙江将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密集、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隐患大的集中区块100个左右,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整治提升和淘汰低端落后企业(作坊)1万家以上。
此外,浙江还以“低小散”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36个县39个镇为重点,开展联合执法、联合专项整治和“三改一拆”等工作,联合开展安全防范治理体系建设,大规模压缩“低小散”的生存空间,压缩低素质用工总量。
对此,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潘毅刚认为,要树立“三个不惧”的理念,既不惧工业比重降低、不惧经济短期下行、不惧税收波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把低端过剩产能和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产业“减”下去。
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局
“转型升级最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这样说道。对于浙江制造业尤其是曾经“给点雨露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中小微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旧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尚未到来的艰难转型期。
低增速背后的产能过剩困局
杭汽轮集团是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市属国有企业,2015年上半年该集团工业板块完成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利润9716.9万元,同比下降72.5%。其中,作为工业板块核心企业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39.5%,实现利润总额1882.4万元,同比下降93%。
“杭汽轮”只是制造业困局的一个缩影。来自浙江省经信委的相关统计分析显示,工业增速处于低位、投资增速放缓、工业出口持续低迷等问题是困扰浙江工业经济的主要难题。
“工业经济低迷的背后其实就是产能过剩。如果把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袜厂都关掉,诸暨大唐的袜子生产能力照样可以满足全球需要;如果把其他地方的领带厂都关掉,嵊州的领带产业照样可以满足全部需要。类似的庞大产能在浙江就能找出一批来。”杨轶清对记者这样说道。
浙江省经信委的调查显示,目前浙江工业中约有五至六成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80%,其中钢铁、水泥、玻璃、化纤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统计局相关调研则显示,由于前几年投入过大,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一般在75%左右,低于欧美国家一般认为的79%至83%产需合理配比区间。其中,水泥、光伏、船舶等几个主要产能过剩行业201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8.8%、71.4%和66.7%,均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杭州市统计局2015年二季度景气状况调查显示,全市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78.0%,虽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合理区间,其中五成被调查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杭州传统制造业的状况更加堪忧,上半年水泥、皮革、钢铁、木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多出现负增长。
另据记者了解,2014年5月份,浙江省政府依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了《浙江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要求通过5年努力,使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现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规模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