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9月份的统计数据出炉,9月份公司完成销售达24.34亿元,直接出口8000万美元,成为今年以来业绩最高的一个月。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与该公司开展智能生产设备更新“机器换人”是分不开的。
走进瑞仪光电的彩屏模组组装车间,只见一台台大型自动机械手臂在不停重复抓取、翻转、移动、运送、定位等动作,车间内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瑞仪光电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兼中国区公共涉外总处处长王健民说,工厂共新增生产线407条和机械手臂1250台,可以取代工人6578个。“机器换人”让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3—4成,一定意义上,已经达到“黑灯工厂”的要求,也就是工厂关着灯,机器照样在生产。
据王健民介绍,瑞仪光电的“机器换人”并不是一日之功,智能化改造几年前就开始了。早些年,瑞仪光电将台式电脑显示屏、电视机和笔记本电脑所用的塑胶框、导光板等产品导入生产制程,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全球金融危机时,公司依旧凭借LCM组装等生产实现业绩稳步增长,特别是2012年的营业额达到190亿元,比上一年翻番。在之后的发展中,瑞仪光电紧跟IT业发展趋势和步伐,并没有因为某些电子产品的萎缩而减产,他们主动对接智能电子产品生产,并与三星、华为、小米和国际某知名品牌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供客制化的订单式生产服务。
与几大品牌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后,瑞仪光电陆续投入1亿美元,用于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经过生产模式、企业管理、产品种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瑞仪光电已经从简单从事OEM代工到直接从客户总部下订单,参与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由于瑞仪光电的转型升级,韩国三星公司甚至放弃了再建一个生产工厂的打算,直接将LCM模组组装生产交给瑞仪光电。王健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多赢的。三星公司利用有限的工厂资源,可以生产更高级别的产品;瑞仪光电则完成转型升级,提高产能和效率;对于IT产品来说,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
随着
工业4.0时代的到来,IT产业制造企业也逐渐进入高端智能IT产品生产领域。“这些产品功能多,体积小,零件多,精密度高,品质要求高。”王健民说,“智能手机生产难度大,所以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更高。当然,对企业来说,获利也越多。”
据王健民介绍,瑞仪光电今年营业额预计达到140亿元,纳税超2亿元。新增了自动化设备之后,瑞仪光电每月可以生产彩屏面板3000万片,供应给某国际知名品牌手机企业。瑞仪光电的产能,占到该手机品牌全球产量的2/3以上。今年第四季度,瑞仪光电将做好继续扩产的准备,明年将导入小米和华为的进口生产设备约1亿美元,全面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