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单身宅男”对忙着为他张罗女朋友的父母说:“你们不用担心我老了会孤独,将来可以让
机器人陪我。”惊呆老人家的同时,却向我们亮出一个信号:“陪伴机器人”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机器人真的可以取代人类,陪你到老吗?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虽说眼下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技术上也可以实现,但专家认为:没有情绪的机器人说到底还是一套程序,无法取代人类的陪伴。
调查
号称“陪伴机器人”其实是个远程视频
调查中,青年报记者发现,对于“陪伴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孩子。
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卖得最好的“陪伴机器人”是一款不到300元的“低端”产品。根据产品介绍,它是利用红外线遥控的仿生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行走,跳舞。可以对人类发出的指令敏捷地做出反应:四肢和身体都可以活动,不但能走路、踢腿、捡扔东西,还能跳舞、表演武打动作,甚至可以做打嗝、吹口哨、打招呼、咆哮等67个预设动作指令。从评价可以看出,买家大多都是买给孩子当玩具的。
而另一个品牌4000多元的“高端”机器人卖得也不错。之所以贵,除了做工更加精良、更加“智能”以外,还因为它多了消费者可以自行编程的功能。但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产品,都具备“智能对话”的功能。
根据买家的描述,他们给机器人好评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可爱好玩”、“会跳会耍宝”、“造型萌”、“反应灵敏”、“灵活度很高”等,而给差评则是因为“质量差”、“做工粗糙”、“对话语无伦次”等。
“儿子在展会上看到后,回来就嚷嚷着要买,因为价格有点贵,观望了几天还是买了。机器人做工什么的还挺精致,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编程,我跟儿子一起研究怎么编舞蹈,并不是很难。当我们看着机器人根据我们编的程序,跳出与众不同的舞蹈,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家中正在使用4000多元“陪伴机器人”的陈女士坦言,机器人就是给孩子“玩”的,至于对话之类的功能,手机里的siri功能其实也可以做到,因此,不是特别看重。对于机器人是否能取代父母以及其他小朋友陪伴儿子,陈女士表示,作为父母工作再忙也会利用一切时间陪伴孩子。机器人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陪儿子“玩耍”,“它其实就是一个高科技的玩具,不会因为有了它,孩子就不需要父母和同学了。”
青年报记者留意到,眼下最流行的“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其实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机器“人”的样子。号称“陪在宝宝身边的
智能机器人”的某知名品牌“陪伴机器人”的外形只是在一个圆形底座上安装了一个屏幕。但是它的功能却很强大:“让你三秒回家,即刻陪伴家人,改变我们与家连接的方式。”认真阅读说明书才发现,它其实就是起到了一个远程
视频的作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青年报记者,“陪伴机器人”的价格是根据其功能而定的,由于几万元的高价机器人问津者少,因此,为了把成本控制在几千元以内,市面上销售的中低端“陪伴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会太高。
讨论
怎样的机器人算“陪伴机器人”?
“这些其实都不能算陪伴机器人!真正的陪伴机器人应该是像大白和机器猫那样的。”豆姆科技CEO魏宗凯认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机器人,跟影视作品里的机器人距离还非常远,因此大家都觉得机器人还不够智能。“一步一步来吧,以目前的技术可以做到的,就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还有背后的大数据,就是向它发问能给你一个回答。” 魏宗凯告诉青年报记者:总体来说这个市场还不是很大,大家还是把机器人当成一个智能玩具。
对此,VIRobotics创始人王立奇也有同感。他认为200多元的那种智能机器人,只能算是“电动遥控玩具”。“要成为陪伴机器人,还要能够语音聊天、识别主人、懂得主人喜怒哀乐等。”王立奇认为并不是人形的机器人就算是“陪伴机器人”,关键还要有人的“智慧”。“就目前而言,陪伴机器人没什么痛点,就是陪你聊聊天之类,但是老年人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也能消磨时间,儿童则喜欢打游戏玩玩具,这些并不一定非要在机器人身上实现。”因此,王立奇认为:“陪伴机器人目前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未来市场广阔。”
对于“陪伴机器人”的市场,王立奇还是比较乐观的:像日本一个著名的陪伴机器人品牌,每月生产1000台,全部能卖完,还是不错的。“它除了外观像人,能说会道外,貌似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实际的便利,却能如此热销,为什么?因为它具有开放的软件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机器人编写属于自己的
应用程序,重新定义它的各种功能,如心理治疗、商户导航、表演互动等等。只有通过一个完善的软件生态环境,我们才能真正赋予机器人"生命"。”
机器人能不能取代人类陪伴?
那么,机器人究竟能不能取代人类的陪伴?心理学家对此相对宽容。“这要取决于被陪伴者的需求,如果有些人仅仅只是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或者消遣,而不需要情感上的需求,那么,机器人还是可以做到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表示,如果被陪伴者需要的是特定对象的陪伴,比方说,需要爸爸妈妈甚至是爱人的陪伴,那么,机器人是无法取代的。“也就是说,在人与机器人的互动中,如果需要的是关系,那就不行;如果需要的只是服务,那就行。”
对此,社会学家则要严苛得多。“机器人当然不能取代人类来陪伴你!因为人有情绪,有情感世界,机器人有吗?”社会学家顾晓鸣一针见血:“人类太自负,以为用数学、物理就能把人类的复杂性计算出来。”
顾晓鸣告诉青年报记者,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到了2045年,机器人就能超越人类。“我敢说,机器人永远无法超越人类。”顾晓鸣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你不小心把水滴到人的身上,人家可能会不高兴,但如果滴到机器人身上,它不会不高兴,因为,给它设计的程序就是来讨好你的,而不高兴这是人类才会有的情绪。“每个人经历过的人和事都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性的,这种体验是无法克隆的。因此,每个人需要的陪伴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我需要的机器人,跟别人需要的机器人如何做到不一样?”顾晓鸣认为,如果真要制作出可以陪伴人类的机器人,那么,科学家就得先从研究人类的情绪入手。
专门为“陪伴机器人”研发新功能的专家对此也颇有同感。像宅男们期待的美女机器人,VIRobotics创始人王立奇就认为:“美女机器人不但外观上要像美女,更重要的是智能程度和情感程度,只有做好了才有可能普及。”那么,模仿人类的情绪,机器人可以做到吗?答案是肯定的。“通过语音云、语义理解、视觉情感识别等深度机器学习技术,就可以做到。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这些技术还不完善。”王立奇举了一个例子:比方说,你说了一句“今天好无聊”,机器人首先把语音波形传到云端,云端返回“给你讲个笑话……”,让机器人念出来,但有可能它天天念的是同一个笑话。王立奇坦言:“目前这种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机器人只能通过程序设定来模仿人类的情绪,但它本身是不可能有自己情感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