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ABB机器人产业联盟发那科库卡码垛机器人机械手

我国智能制作工业进级的本钱机会

日期:2015-09-21 来源:工控中国 作者:zrp 评论:0
标签:
  《中国制造2025》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未来,智能制造投资总额将超万亿元。智能制造并非只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具体来看, 工业4.0首先要打造智能工厂,在生产设备中广泛部署传感器,使其成为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成为物联网的智能终端,从而实现工厂的监测、操控智能化。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产业升级的资本机遇
  在接受采访时,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特别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侧重点:“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侧重于产业与政策,工业4.0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模式,所以并不一样。不过,也有一大共同点,那就是智能制造。”
  锁定突破口:打造中国式智能工厂
  事实上,智能制造并非只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而是制造业依据其内在发展逻辑,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整合逐步形成的现实路径。
  具体来看,工业4.0首先要打造智能工厂,在生产设备中广泛部署传感器,使其成为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成为物联网的智能终端,从而实现工厂的监测、操控智能化。未来的智能工厂,设备的自动化层和生产制造的管理系统之间的对接将会更加无缝化,从而能够实现智能制造,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参差不齐,整体上处于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阶段,面对工业4.0,首先要考虑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
  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痼疾都不利于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但随着国内及跨镜电商环境日益成熟,中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海外商机。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促使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力“万众创新”风潮,业已成为新一轮中国制造的制高点。以海尔为例,公司围绕智慧生态圈建设,推进智能硬件端、APP软件端、第三方资源引进构建生态圈布局。数据显示,2015年1—6月,海尔智能白电产品销量超过11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均实现高速增长;4月份,海尔上线UAPP,建立智慧生活统一入口,上线以来注册用户数达到277万;目前已引进第三方资源78家。
 产业升级的资本机遇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潜藏巨大的投资机会。从市场角度看,在本轮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生产端将最先受益,弹性也最大,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智能制造的产业上下游,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以 机器人产业为例,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今年1-8月,华南地区机器人产业拟规划投资规模超过160亿元,占全国比例为47%,位居全国第一;华东地区投资规模超过140亿元,占全国比例为43%。
  上市公司也纷纷抢滩智能制造的制高点。一方面,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盈利模式转型。如针织机龙头慈星股份开拓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已初见成效,未来有望通过新产品全成型电脑横机打开单件生产的定制化流程市场。
  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扩张产业链。瑞凌股份借助德国CLOOS进军高端领域,同时利用产业基金不断增强外延扩张实力。在设立 佳士机器人之后,佳士科技进一步参股艾尔克莱福特和鹏鼎创盈,全面切入机器人领域。
  在二级市场上,智能制造作为热门投资主题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验证性,且在细分领域已经开始释放业绩,比如华昌达上半年业绩就大增约8倍,合并报表因素之外,报告期内订单量增加亦是业绩变动的重要原因。
政策红利逐渐释放
  另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德国工业4.0概念是在德国学界和产业界的建议与推动下形成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则有着强力的政府推手。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这不过是2015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个政策缩影。
  除了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之外,今年3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从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等6个方面分类实施试点示范。3月3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继续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继续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培育互联网创新模式,为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天津、云南、青岛等省市已制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9月10日,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公布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涉及38个行业、21个地区。国泰君安研报认为,“十三五”规划将延续这一产业推动发展的方法,相关示范工程的入围企业有望获得政府政策的倾斜和财政的支持,将切实受益。
  中信建投亦在研报中认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的所有行业,未来将贯穿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整个过程。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