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沈阳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30%,成绩不俗。而该公司负责人却坦言,必须紧盯高端市场份额,避免产能过剩。之前,
新松方面也曾表示,要看到高端智能化
机器人市场份额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不利局面,如果中国机器人企业只满足于在低端领域拼价格、凑数量,那么送上门的“机器人红利”机遇也将错失。
当下,发展机器人产业既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壮大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企业言说紧盯高端、防止新一轮产能过剩,意义何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处在“旧力渐弱、新力渐生”这样一个过渡期。“旧力”,即为传统产业,多数产能过剩,效益下降,推动力日显不足;“新力”,即为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而总量占比还比较小。比如沈阳机器人制造业,块头还不是很大,却血气方刚,大有可为。所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两个任务要同时发力,不可偏废。习近平总书记所指,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也是此意。
在“旧力一减,新力一增”之中,有一类现象不可小视,即投资新兴产业喜新厌旧、一哄而上。客观原因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高科技核心技术占有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使得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容易进入若干领域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也就可能出现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光伏产业为例,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所需要的高纯度晶体硅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产能过剩,企业竞相杀价,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主观原因是,有人简单地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没有培育出几个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就不成功”,而不去客观分析各地的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据调查,当前的一些新兴产业、高新企业,其实无“新”可言。《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调查中部某省一家企业,发现该公司2012年被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从广东引到内地,但基本没有什么研发人员,企业生产的led灯具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内地从事的主要还是简单的加工制造,看中的主要还是当地相对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
转型升级转的是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其效益增长方式还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那就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而与此相对应,传统产业如果能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样是实现了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抓住实现转型升级的实质,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沈阳新松的表态,无论对新兴产业还是对传统产业,均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