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某新闻网站的财经频道推出了一款新闻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并成功地产生了一篇作品。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国家发布了一组经济数据,写稿机器人在1分钟之内,完成了从抓取资料到成稿的全过程,而完成的新闻稿不仅数据详细,而且还配有专家的点评,颇为有模有样。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有人甚至大喊“小编你要失业了”。
据青年报记者了解,这个写稿机器人的原理其实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在短时间内选出新闻点、抓取相关资料,按照特定的新闻体裁成稿。而且从完成的作品来看,机器人写出来的作品不仅具有新闻的特征,而且抓取的材料更全面,准确性和实效性也明显优于记者。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记者写新闻作品也是能够由机器人来替代的。难怪会有“小编你要失业了”的感叹。
青年报记者近年一直关注着写作“机器化”的现象。比如有一款“网络小说生成器”,软件根据网络小说的套路进行了细化处理,分为“对话描写辅助”、“仙侠功法生成器”、“门派势力生成器”等十几个类别,只要输入相关要素,立刻产生相应文字,而且文字还颇有《红楼梦》的味道。科幻小说家、《三体》作者刘慈欣还设计了一款“计算机诗人”软件,只要设定段数、行数和韵脚,立刻就能得到诗作,而且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从目前专家对于这些写作机器人的评价来看,大多是否定性的。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机器作品”很多都存在词不达意、僵硬夸张、哗众取宠的问题。“文字作品和其他产品不同,产品是可以不断被复制的,所以可以由机器人按照程式来制造完成。但是文字作品是灵感和思考的产物,灵感和思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机器是无论如何不能完成的。”
不过出版人章秦川提醒记者注意,像写作这样的看上去根本不可能由机器完成的事情,现在竟然也由机器在完成。各种写作机器人大行其道,大有取人而代之的趋势,这本身也就折射出文字创作正由“不确定性”变得“确定性”。这个“确定性”就是写作的程式。“现在很多的写作,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新闻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情况其实很非常严重的,以至于能被机器抓住了其中的特点,也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模仿出来的作品有的甚至还超过了人写的作品,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章秦川认为,写作者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可以被机器模仿。写作本应是最具个性的事情,无论是思想、语言都是最难模仿的,但是现在竟然可以被模仿了,这显示了写作者创作的僵化,以及创作上的偷懒。“比如写新闻作品,新闻固然有套路,但是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语言都是完全依赖于记者的思考,唯有保持这些个性,新闻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记者才不至于被机器取代而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