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正逢教师节,一位名为“Dreamwriter”的
机器人写手,撰文给我们上了一堂公关与职业规划课。在文内,它自曝腾讯财经一篇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0% 创12个月新高》的消息稿是自己写的,顿时惹来一堆媒体人转发,让鹅厂又借人工智能的势搞了把品牌推广。不过能骗到点击率的文章通常有争议点,这篇自然也不例外,一部分媒体人感到危机四伏,另一拨段子手就在呵呵呵呵了。
通稿党的对手够强
大型媒体使用机器人写稿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它们急需提高开云电子链接 产出量和产出速率,而机器人的出稿效率可达人类十倍以上。比如去年7月美联社宣布用机器人写美国企业财报报道的消息曝光时,其每季度由200条到3000条的报道量增长,也是同样引发了记者职业危机的大讨论。只不过如今当事人换成了国内公司腾讯,新瓶装旧酒就又那么热乎了一下。
但不得不正视的是,这一职业化的人工智能的引进,势必会对整个媒体行业产生影响。首先,我们发现机器人写稿主要集中在体育和财经——两个拥有较多客观数据表述的开云电子链接 门类上,侧面反映出此技术目前主要靠数据流支撑,行文以保持新闻的基本要素为标准。那这种情况就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些由企宣和通讯员发给记者,而后者原封不动发布的通稿了。说实话,现在一边有车马费可拿,一边可以简单发发通稿的好活儿还真有。不过有了写稿机器人,这些通稿就可以直接被套用模板发布了,哪还用再经通稿党的手?
其次,标题党的成就感也会大大降低。大数据挖掘让输入法知道的热词比我们还多,就更别提那些整天被social挂在嘴边的100个引诱读者的好标题云云了。不信你看看现在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上的标题,是不是多数都大同小异?只要有了足够的数据沉淀,通过算法制作出标题模板,机器人起题目怕是比我们快多了。
编辑标准化有了替代环节?
传统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记者稿件进行再加工,比如校对、删减多余信息、调整文章结构、优化标题及添加缺失要素等等。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稿件确实存在失误或优化必要的前提下的,而机器人写稿本身就是在严格规范的软件系统内进行。这种具有明显工业化、流程化特征的批量信息生产,是在是用最简洁的文字阐述方式讲事实,降低出错可能。实质等于借助高完成度的稿件缩减甚至消灭编辑的工作职能。若硬加入人类编辑辅助,只会增加成本。
但同样的,从常规化编稿中解脱出来的编辑可以将注意力转向新媒体运营与内容推广层面。另外,内容综合整理式的伪原创,也是写稿机器人暂时无法承担的。
大数据撑不起深度曝光
和翻译器无法替代人工翻译一样,机器人写出的稿件也不会有信达雅的水平。符合自媒体蓬勃发展的趋势,优质内容仍然是媒体维持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写稿机器人的存在最终也是为了解放人力去主攻深度内容。
如果说记者这种内容生产者真的有被替代的危险了,今日头条又何必给平台上的自媒体一月千万的稿费呢?而且大数据是对常规事务进行总结,使得人工智能可模仿一些人类行为。但深度报道或首次曝光的消息都属于“无中生有”的创造性产物,从选题采访到写稿,并不具有相应的规律性。
所以,写稿机器人淘汰的是无创造力的记者和编辑,而不是活跃在一线的内容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