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粤年产服装45.27亿件 占全国1/5
广东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服装生产最牛的区域。根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服装生产加工量稳居全国第一,一年总产量为45.27亿件,占全国产量1/5。出口服装270亿美元,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这个最牛的省份中,广州无疑是重中之重,流花商圈、十三行商圈、中大商圈、沙河商圈是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单单以流花路、站南路、人民北路构成的流花商圈为例,集结了专业服装市场超过30家,经营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商户3万多家,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当之无愧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商圈。
专家分析:品牌跟电商是专业市场转型两大抓手
专业市场如何转型是全国市场共同面临的问题,品牌跟电商是转型两大抓手,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由消费习惯的改变决定的。夏令敏介绍,目前我国网购消费者1.5亿,纺织服装占比30%,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服装行业无法割舍与忽视的商机。
2013年,全国电商营业额有约25%的涨幅。相比传统的批发业态,增长大幅度领先。2014年,淘宝双十一的天量更让人垂涎三尺。但是专业市场转型触电并非简单将产品摆上网就完事,除了通过网络实现卖得更快,触电者还得从网络中作为一个信息化平台,快速了解市场的变化,从而利用网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两大难题
难题1:去库存压力山大 人力成本增加50%
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国内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广东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去库存压力山大!徐玉平在服装界打拼近20年,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最高峰的时候,存库服装达到60万件,以每件50元的生产成本计算,单单积压的生产成本就达到3000万元。
人工成本上涨让人难以承受。童晖是服装生产商,他告诉记者,在2008年之前,服装制造业出厂成衣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占30%,但是当下已经飙升至45%,也就是说,在过去几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了50%。
难题2:转型触电不易 80%商户上网不赚钱
经济新常态“互联网+”的提出,在服装销售方面已不是新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网购消费者1.5亿,纺织服装占比30%,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服装行业无法忽视的商机。
但是专业市场拥抱“互联网+” 并不易!有流花商圈经销商告诉记者,从2011年就在淘宝等平台经营电商,一个月仅有2~3单,基本亏本。国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商务部特聘专家赵萍表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批发市场商户中,差不多50%的商户都曾经去淘宝开过店,但是80%都是不赚钱的。
广州白马市场经销商陈晓然告诉记者,有商家犹豫网上该卖新款还是卖尾货,前者下面经销商有意见,后者卖不动,相当于自砸招牌。
三大探索
探索1:专业市场越发品牌化专业化
专业市场越发专业化是又一趋势。在流花商圈众多专业市场中,白马服装市场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中高档男女装,成熟女装居多。红棉与汇美是两个欧韩时装集中地,其中红棉的价格相比汇美则贵了一点,部分品牌服装甚至赶上了白马的价格。
天马市场靠近地铁口,推出的女人街吸引了众多街坊。壹马则成了男装品牌连锁加盟基地。而金祥是国内专业内衣城,这里是一个内衣王国的存在,如内衣、家居服。泳裤是主打,影响力覆盖国内外,经常能见到外国买家。
探索2:IT人+服装人加速触网转型
当下广州专业市场扎堆“触电”,与其跟现有B2C电商平台竞争,不如做互联网+的细分市场,强化自身优势,通过B2B扩大自身对B2C经销商影响力。白马市场负责人程九洲告诉记者。
杨小强原是天河岗顶IT商圈打拼者,京东崛起后,部分IT人转而到沙河服装城,与原来的经销商合作,通过IT人+服装人方式触网。果然,走进沙河一带服装批发市场、新塘牛仔服装等专业市场,看见档口内多了专供电商的广告牌。
探索3: 智能工业破解人工成本上涨
广州市制衣商会会长李声治告诉记者,业内已经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人工成本的上涨,一个生产流程流水线化,即是将服装生产模块化,通过提高单位人的产出,提高员工工资的同时也提供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个是用
机器人代替人,用大数据软件加智能机器进行服装的生产,这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成效如何?李声治说,这个模式暂时处于探索阶段,过段时间才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