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中国制造2025本质是制造能力4.0

   日期:2015-06-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作者:zrp     评论:0    
标签:


  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繁华的年代,而现代化企业是这繁华的根基。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艰辛历程。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富国强兵便是这个民族的奋斗主题。而富国和强兵得以实现的基础,便是那些通过资本组织起来的现代化企业。从轮船招商局,到中国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依赖国家和集体的力量,通过权力之手来打造这些经济主体。他们也的确,部分实现了民族崛起的主题。但在边界无度的市场中,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历程,是在寻找另一种打造现代化企业方法的过程。我们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了个人和资本的力量,通过践行依法治国营造出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此打造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个成就不可抹杀。
 
  然而,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旗号,中国正处于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指数增长的逻辑会越发凸显,为国民福祉计,拥有更多,更强的现代化企业,也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企业也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旧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渐崩塌,新的体系也还未建立,这正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目标首要是未来10年左右成为中等制造强国,其实就是进入准强国的行列,其目标就是从人均制造业增加值(MVA)上超越美、德、日等十来个超强国家之外的其它制造业国家。必须提升制造业为核心的企业能力,必须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中国制造能力从1.0走到4.0时代,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它们是改革开放前的军工、重工业初始化的1.0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的轻工业初始化的2.0时代;2000年以来的初级制造业向中级制造业升级,同时伴随着信息化过程的3.0时代;以及近几年开启的中级制造业向中高级制造业升级,直至国务院日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中国版“工业4.0”的号角。
 
  可以说,制造业升级是中国经济未来转型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模块,甚至是决定性模块。因此,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经济未来的挑战、机会的机枢所在。
 
  中国制造2025本质是制造能力4.0
 
  让我们回归到一个简单的视角——数字的对比,来俯看中国制造4.0所处的方位。
 
  全球各国制造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74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23.2%,是美国的1.35倍、日本的约3倍,高居全球第一。但是以人均制造业增加值(MVA)来看,这很高吗?换成人均的话,一切就不一样了。2013年,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MVA)仅为1977.9美元,排名全球51位。
 
  作为一个资源贫国,中国唯有发展制造业,用制造业的红利弥补资源的赤字,才能取得经济的持续发展。排在中国前面的51个制造业超级强国、中等强国,加上中东“油霸”为代表的若干资源富国,同时也是人均GDP排名在中国前面的约90个国家。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看其中的工业强国,也是所谓发达国家。其中,2013年德国人均MVA为9008.4美元,代表了顶级的制造业强国;韩国人均MVA为7518.9美元,代表了次一级的制造强国。其它包括日本、美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瑞典、荷兰、丹麦、芬兰等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人均MVA无一例外都超过5000美元,处于制造业的第一梯队。对此,很多人会有偏见,比如:众所周知的资源强国挪威的人均MVA超过7000美元;资源大国加拿大的人均MVA也超过5000美元,被认为制造业不断弱化的意大利人均MVA也达到5000美元。有些曾经的强国被弱化了,比如法国、西班牙、英国人均MVA只有约3500-4000美元,但是,按人均来说仍显著高于中国。
 
  在这批强国后面,还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均MVA高于中国,很多还会给人大跌眼镜之感,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国的人均MVA都处于2000-4000美元区间,甚至沙特、马来西亚,乃至包括阿根廷都处于这个区间。而中国的MVA和土耳其、墨西哥、泰国、俄罗斯大体相当,都在1500-2000美元这个区间。
 
  从GDP的算法上,如果以生产法计算,唯有工业、农业,特别是制造业产生的价值,才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足够高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是支持足够高人均GDP的基础,变为支出法算法下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对于资源贫国来说,采矿业、农业显然是中国的赤字,唯有制造业才是财富生产的核心动力。中国的人均GDP略微落后于土耳其、墨西哥、马来西亚,大约是韩国的四分之一,大约是日本的五分之一,这些差距和制造业的差距几乎一致。
 
  所以,要提升GDP必须提升制造业为核心的企业能力,必须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下一波超越的目标首先是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如果能翻一番将会挑战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甚至人均MVA上挑战法国、英国等准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目标位就是未来10年左右成为中等制造强国,其实就是进入准强国的行列,其目标就是从人均MVA上超越美、德、日等十来个超强国家之外的其它制造业国家。
 
  企业的使命:四个维度上的超越
 
  如果想实现这个目标,到底要从哪些角度去超越呢?由于真正超过中国的制造业强国仅有这么多,我们分析起来就变得容易得多了——因为“强”主要体现在人均MVA上。中国产业的升级,核心就是做强。
 
  第一类,是传统产业替代,主要是部分中等技术含量产品的进口替代。怎么理解这一点呢?比如乙烯、PX等化工产品,中国还大量依赖进口,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但是,中国本土由于资源因素、环保因素还会有比较多的进口;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不那么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农机产业等,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技术创新,而是通过产业政策、通过产业集聚、资本密集、市场拉动等方式就能发展起来。一个典型的例子,像京东方这样的公司,过去技术差距比较大、资本消耗也比较大,但是现在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在做出口替代了。这部分市场,其实主要抢占的是中国台湾、韩国等的市场。如果中国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步,甚至不需要多少技术创新,单纯是产业替代就能够赶超墨西哥、土耳其、波兰等国家,它们的产业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背靠美、欧进行代工的地缘优势。
 
  第二类,与传统产业的置换相对应,是前沿技术,甚至“潮公司”。这一类的产业,比如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 、3D打印、无人机等都是新涌现的产业,中国起步并不算晚,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虽然不低,但是也不像CPU、操作系统那么难以突围。只要快速跟进,都会成为中国工业的增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巨大势力,在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中,包括京东在内,中国占据了4家。一个更加典型的例子是大疆创新,其在无人机方面已经是全球第一,这都是增量市场。
 
  第三类,换一个视角去看,我们可以去看全球最大的公司。以《财富》全球500强为例,2014年中国位居全球500强的企业已有100家。但排除钢铁、采矿等行业,只计算中高端制造业的话,中国的占比仍然比较可怜。除了华为、联想,只剩下军工、航天和汽车等个别“国字头”企业了,而且总体数量很少。而在全球而言,机械领域的卡特彼勒、小松们,电气领域的GE、西门子们,汽车领域的丰田、大众们,电子领域的日立、三星、苹果们,制造领域的辉瑞、罗氏们,消费品里的宝洁、雀巢、欧莱雅们,以及软件互联网领域的微软、谷歌们……在主要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大类里,中国企业鲜有身影。未来,中国的对标公司——华为、中兴们,三一、中联们,长城、吉利们,中车、中航们都还需要再上一层楼;而中国在制药、软件、品牌消费品等领域,甚至还没有找到赶超欧美的种子选手。如果中国有20个华为的时候,当然就会是一流的制造业强国。
 
  第四类,是所谓的“隐形冠军”企业。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以拥有非常多的隐形冠军而著称,这些企业规模未必很大,但是都是细分领域的王者,且多是家族企业。对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可以参照《福布斯》2000强。虽然《福布斯》2000强都是针对上市公司,也不能涵盖所有的隐形冠军,但是,却折射出不少的中型企业,其中不少是年营收5亿-50亿美元的隐形冠军。比如,2014年入榜的日本企业达到225家,仍然超过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公司的总和,体现出强大的基础竞争力。笔者估计全球这种优秀的中小企业可能在5000家以上,对于这部分企业,除了自然赶超之外,收购、投资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总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以制造业升级为视角,我们才更利于实现制造业拉动、其他行业跟进的产业升级。2014年中国制造业MVA增速为9.4%,但是2015年一季度下降到了7.2%,未来5年,如果中国的人均MVA再能提升50%,则有望超过马拉西亚、赶超斯洛伐克等国家,成为介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存在,下一个5年将可以对西班牙、法国等国的“得陇望蜀”,届时上述四大赶超产业维度也必然有新的进展。反之,如果实现不了上述超越,则只靠所谓服务业的升级是难以真正实现现代化。 
 
 
更多>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