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商务厅外资促进处处长沈霞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照省里的规划,这七大产业将达到万亿级的生产总值。
“机器换人”将成重中之重
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上述七大产业符合浙江的发展态势,尤其高端装备、环保、电子信息等都是浙江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相关科研机构、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集聚优势相对比较明显。
而民间资本和“机器换人”助推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浙江发展新引擎智慧经济,将成为七大产业领域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劳动力的短缺成为了制约浙江经济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用工荒、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省部分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简称“机器换人”)。
根据浙江省经信委调研数据,机器换人使得61.5%的企业减少一线员工超过1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仅2013年一年就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并且有27.3%的企业“机器换人”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以上。
上述报告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省工业增长速度显著下降,到2009年曾一度降到2.8%。2013年,随着资本进一步投入和“机器换人”、“五水共治”等措施的实施,工业生产率开始显著上升,2013年回升至10%。
朱李鸣认为,“机器换人”是必然趋势,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发展装备制造较好地结合起来,将需求转化为发展产业本身的优势。
沈霞俊则指出,“机器换人”主要是体现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但其他产业也有涉及。
朱李鸣也表示,“机器换人”并不能和其它产业截然分开,浙江的发展需要将工业化和信息化、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融合起来。
“比如信息产业,其实互联网只不过提供了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接口,互联网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和其它产业相融合。”陈建军指出。
2014年浙商回归资金超2000亿
陈建军指出,浙江投资重点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走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亦在本届浙洽会的签约项目中得以体现。
“今天签约的33个重大投资项目,与以往浙洽会签约的项目领域不同,以往签约的项目里,可能房地产这种项目比较多,现在经济转型,逐渐侧重高端制造业、物流等方面。”沈霞俊说。
朱李鸣指出,“这些与七大产业还是契合的,比如物流、储运与浙江现在的江海服务中心、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等。”
浙江本身的发展,已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基础在朱李鸣看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如省域交通网包括铁路、轨道交通)、政府的服务水平、要素的供给方面(政府引导的土地资源、基金引导相配套政策向这些产业聚集)、软环境(创办了许多国际性的大学、高教机构)等方面。
陈建军则强调,浙江本身是“长江经济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更为浙江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开放空间,“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要在改革开放的劲头上双向开放,不断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
如上述报告所说,如今,浙江经济新常态渐入佳境。
在投资、外贸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拉动国内消费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调整的主要动力。浙江的新型消费飞速增长。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网络销售持续火爆,全省共实现网络零售额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47.6%,总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报告认为,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主体,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正在探索各种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同时政府的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植加快了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以设备升级为主的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长提速。去年1-11月,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8%,占工业投资的68.3%;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规上企业当年实施限上“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比例达到20.9%。
目前,浙江省政府已经设立专门的扶持引导基金,与社会专业产业基金合作。而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浙商回归”工程促进了产业优质升级。仅2014年,浙商回归资金已超过2000亿。浙商回归不仅带来了资本汇集,更带来了高质量、上规模的高端制造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