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工厂逐渐使用机器人
珠海纳特思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生介绍,为多个手机品牌进行手机壳贴合代加工的惠州某德资工厂原本拥有6000多名工人,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今年采用他们的“贴合
机器人”后,80%的工人已经被取代。该厂一个15米长的流水线如今只有2个工人,一个负责将手机壳送入机器内,一个在尾端将机器人装配好的手机壳取下打包,最终运往下游代工厂,与其他来自全球各地的精密零部件组装成为一台完整的华为、中信或O PP0、金立等手机等组装工厂制造最终的成品手机。
“原来一条流水线需要24到26名工人,现在只需要两个人。”杨海生说,一个15米长的流水线有4台机器人,每台成本约50万,但一台机器的劳动效率相当于10个工人,企业使用一年,仅节省的人工便可全部收回成本。“一个手机壳上通常要装配八到十几个小部件,人工安装一个就需要10秒,装配完一个手机壳要花近2分钟。”杨先生说,但使用机器人,2秒钟就可以装配一个手机壳。
这只是机器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
应用的冰山一角,汽车、家电、化妆品……众多行业正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股“机器换人”大潮。
格力机器人注塑厂房厂长成海良此前向媒体透露,在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后,该厂工人从最初的3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生产效率还提升了20%。注塑厂房从塑料原材料加工到厂房内的运输都实现了自动化,工人只需站在终端将机器人送来的成品部件打包。
位于红旗镇的一家生产精密电器的外资公司负责人说,该企业最近才开始定做机器人,“只是代替一些要求不太精密、简单的工序,因为产品线更新比较快,我们只要求就一台机器人能保证三年不出问题,三年后因为产品变了,机器人就可以淘汰。”
使用机器人多年的珠海庭佑化妆品公司一名负责人说,该公司几年前陆续采用机器人,一台机器四十多万,可以顶八九个人,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效果还不错,仅节省的人工开支半年到一年可回本,而企业为了节省维修费用,自己培养有维修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一般的问题自己都能解决。
预测:2020年机器人有望取代80%的工人
机器人不仅拥有令工作二三十年的熟练普工望尘莫及的生产效率,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也胜过人类。杨海生说,人工作业总会存在细微的差异,进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但高精度的机器人基本上能做到生产十个产品,性能完全相同,这便于企业控制产品品质。
“我们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终极目标是消灭普工。”张云彦直言不讳,并认为这个目标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机器人将取代那些现在年轻工人不愿意从事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枯燥单调甚至有危险性的工作。杨海生则预测,最早到2020年,机器人将有望取代我国80%左右的普工。
针对那些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悲观的质疑者,上述受访业内人士也表示,机器人短期内仍无法取代所有普工,并将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机会,需要更多技术工人。
“目前机器人技术还有许多瓶颈,有些行业受到机器人影响大一些,有些会小一些。”张云彦说,富士康今年前同样因为招工难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但由于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攻克,目前该计划进展远不如预期,很多工作还是需要靠普工完成。
困境:企业扎堆抢 产能或过剩
不过,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忧虑。“这个行业太热了,现在全国上千家企业扎堆研发机器人,有些直接是冲着政府补贴来的,缺乏积累。”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担忧,如果重复建设太严重,机器人产业可能会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沈阳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早些时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涌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奔着国家补贴去的,一些地方和企业提出了很大的机器换人计划,但有些很难做到,因为现有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
“有些同行太急躁,研发出一个机器人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马上就投入市场,产品的稳定性未必可靠。”杨海生说,国外发展机器人多年,每一款机器人上市前都会做大量的实验保证用了几年性能始终如一,这一点国内要多学习,研发机器人需要沉淀。
外有强敌,内有追兵,国内机器人制造商将面临前后夹击。不过,珠海业内人士大多对机器人产业仍充满信心。“机器人门槛高得多,不可能像光伏产业一样出现产能过剩。”杨海生说,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未来企业只要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实力,就不愁没有市场。
[代表企业]
和氏自动化:今年4月在新三板成功上市
在珠海金湾联港工业区,坐落于此的和氏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的机器人制造商,最早在20多公里外的南屏镇,只是一家拥有十几名工人、100多平米厂房的小厂,2010年后广东用工荒的出现,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那些因招不到工人面临困境的企业转而求助像和氏自动化这样的机器人工厂。
“以前我们到企业推销,推广机器人,经常被拒绝,很多企业觉得一台机器人几十万太贵了,我能找工人干,为什么要用你的机器人,不是浪费钱吗?”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张云彦说,但这两年很多工厂却主动找上门,要求企业为自己量身定做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原因是人工成本涨得太厉害了,“五六年前,一线普通工人月薪普遍一千多,现在涨到了三千多,人工成本涨了二三倍,而且很多岗位还招不到人。”
据了解,和氏自动化今年4月在新三板成功上市,这也是珠海首家上市的机器人工厂。
珠海纳特思:去年产值为零今年或突破5000万
珠海纳特思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原本是为代工巨头伟创力进行配套的一个传统制造工厂,两年前转型研发机器人。
“我们在跟伟创力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这两年招工越来越困难,当时就看好机器人市场,觉得以后很多人们不愿意干的工作将由机器人代替。”杨海生说,企业为此投入了2000多万元从多家500强企业挖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成立了一个15人的研发团队,用了两年时间直到今年才开发出首款“手机贴合”机器人,现在已经接到很多订单,“今年突破5000万产值没有问题”。而企业去年在机器人方面的产值还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