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的造梦团队来自上海张江的DFRobot公司。七年前,一群元老级创客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玩”出了这家“
机器人梦工厂(Dream Factory Robot,DFR)”,专门为全球创客研发、生产和销售所需的硬件设备和服务。如今,它已是全球排名第五的开源硬件供应商。
有意思的是,DFR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大多都是创客出身,加入DFR之后,成就了一种双赢—以“玩”为职业,将玩出的成果商业化,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玩的行列。不经意间,DFR走出了一条“左手服务创客,右手孵化创客”的循环商业模式。
一次原始众筹引发创业
还在英国读博士时,DFR的CEO叶琛时常“混迹”于国内外机器人爱好者论坛,但总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当小伙伴们摩拳擦掌想一试身手时,却发现关键零部件全都是工业用途的,根本买不起。
不如自己动手DIY吧。叶琛在论坛发起了开源机器人项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讨论,四人小组设计出了一副机器人骨架。当北京的小伙伴拿着图纸四处寻找加工厂时,区区4台的订单压根没人接。好不容易,一家小型作坊松了口,条件是凑满20台。大家只好将多出的16台放到论坛上求“领养”,没想到半天就领完了。
“现在想来,这算是一次原始的众筹吧。”叶琛记得,当他把这台价值2000元的机器人骨架放到国外论坛上展示,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哇,这东西哪里买的?我也想要。”
一片“求买”声中,DFR诞生了。从机器人眼睛到主板、驱动器,订单越来越多。从诺丁汉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后,留在英国工作的叶琛一度当起了公司在海外的“兼职销售”,下班就忙着打包发货。
2009年,叶琛回到上海,DFR也跟着从北京搬到了浦东软件园。听从内心召唤,叶琛决定开发一款娱乐机器人,但终因成本太高,在投入生产之前果断止步了。
孵化创客参与互动开发
好在前期研发并没浪费。公司把机器人身上的所有传感器变成了通信、触摸、声控等通用模块,在国内外机器人爱好者社区上推广,同时在论坛里了解需求,汲取灵感。
通过这种与用户互动开发的模式,DFR的产品品类迅速扩容,多达上千种。除了供创客们动手捣鼓的机器人开发组件及开源硬件,还有电子毽子、动物园徽章焊接套件这样充满乐趣的电子“玩具”。
在玩家与买家中,陆续有人加入DFR,成为公司的产品设计师。在DFR创造出的轻松创客社区氛围中,“新车间”会员、工程师闫立涛开启了自己的独立开发之路,比如从女儿身上汲取灵感的电子画框。
在沪工作的德国技术翻译工程师鲁兹在“新车间”听说DFR之后,决定让自己发明的筷子机器人影响更多人。2013年,鲁兹出品的虫虫机器人在DFR上线销售,至今已创下百万元销售额,被美国着名创客杂志“Make”列为游戏机器人入门学习套件之一,赢得了全球1.2万小小创客们的喜爱。
“领主”3D打印机的产品经理夏青在加入DFR之前是一位环境工程师,对3D打印技术中涉及的机械、软件并不精通。当他在“新车间”接触到3D打印技术之后,却突发奇想:“只要了解3D打印的行业趋势和用户需求,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拉上一帮同事一起玩就是了。”2013年,团队开发的首款3D打印机在网上销售,而夏青也从DFR的一名市场推广转型成了产品经理。
叶琛告诉记者,除了吸引国内外创客加盟的设计师计划,DFR很愿意看到更多像夏青这样的内部员工创业项目。基于3D打印机项目,今年下半年,DFR将成立一家专业公司单独运作。本月下旬,由公司一位软件工程师主导开发的娱乐机器人也将登陆Kickstarter。
为普通人搭建网上“新车间”
得益于国内完备的电子产品供应链,DFR迅速跻身全球五大开源硬件供应商行列,规模仅次于背靠深圳华强北的Seeed Studio。
为支持一周一新品的更迭速度,公司将年销售额的30%用于新品研发。叶琛认为,开源硬件公司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赋予它什么内容。正因如此,DFR对员工的要求一是会玩,二是会写,设计师30%的时间用于设计产品,70%的时间用于写“菜谱”,包括软件、案例和教程。此次与“领主”一同上线销售的,就是一本由DFR原创的《一起玩3D打印》。
循着DFR的客户构成,叶琛见证着国内创客群体的成长:“目前,我们的国内外客户比例大概是3:7,其中个人客户约为1:5.7,但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为努力缩小差距,推广创客文化,DFR搭建了类似网上“新车间”的线上创客社区,在张江创办了浦东第一家创客空间“蘑菇云”。叶琛说,DFR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普通人成为创客,只有更多人被创客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所吸引,创客才会真正形成一股产业力量,商业化也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