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利用第三代达芬奇
机器人为一位胃部恶性间质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季加孚告诉环球网记者: “达芬奇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并没有显著增加治疗费用。”
这台机器人由一台主机和四只灵巧的手臂组成,手术中由一名主刀医生控制主机,通过操纵机械手臂切除肿瘤,同时需要1名医生助手和2名护士的帮助。机器人配备的高清3D影像设备,可让手术视野放大10倍以上,有利于突破医生眼睛和手的局限性,让外科医生如虎添翼。季加孚指出: “实施机器人手术对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外科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之一,它的全称是“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手术操作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得名于500年前意大利奇才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的最早的机器人雏形。后人以此为原型设计出了用于医学手术的机器人,并以“达芬奇”命名。
据悉,北大肿瘤医院成为国内首家配备达芬奇机器人的肿瘤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