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转型升级总纲领和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一经发布,就在上海企业界、学术界和产业管理部门中引发了热烈反响。上海作为国内制造业的传统高地,将通过创新引领、制度破题,来推动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加速融合,力求在新兴的智能制造领域抢占先机。请听记者发来的报道:
C919大型客机逐步成型、新能源汽车加速推广、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饱满,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10大重点领域中,上海一半以上都位于国内最前沿。位于张江的华岭公司,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精密芯片接受模拟考。总经理张志勇说,只有过了这一关,它们才能装入手机、电脑、乃至于银行卡,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个芯片有千万个测试点,都是在一秒钟之内完成。核心能力是技术方法研究。】
技术能级显著提高,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但对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最为急迫的是,上海制造一定要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
【上海一定要守住和新经济的结合,和互联网的。制造业要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
新的亮点,正在频繁闪现。以车联网起步的博泰集团,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智能汽车就像贴心的“大白”一样,能够感知驾驶者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店小二“小i机器人”,也正加速进驻到实体产品中。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说,人工智能好比一柄魔杖,给冷冰冰的产品注入生命和灵魂:
【我们已经上市智能电视。你跟它讲话,说我想看《钢铁侠》,它会自动播放。包括智能家居、汽车,包括我们即将发布的硬件的机器人。制造业怎么样从红海变到蓝海?很重点和智能大脑进行结合。】
不仅产品越来越智能,生产过程也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进。上海目前应用机器人数量年均增加30%以上,机器人产业规模在国内位居第一。未来“工业4.0”时代的制造车间,每一个设备乃至于每个零部件,都将拥有独立的IP地址。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流水线将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代名词,汽车要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手机上要刻上什么字,消费者都可以私人订制。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说,这一切从畅想变为现实,网络硬件设施的瓶颈,上海要下决心率先突破:
【为什么总理发话了,提网速,降资费。就像高速公路一样的,三车道还是五车道?人家要在道上走车子的。不仅是全社会,很多单位内部都没有真正的一体化,这就是我们现在欠缺的地方。】
相比于硬件设施的改善,一系列旨在打破信息“屏障”和“孤岛”的制度安排,更加考验决策者的眼光和智慧:
【如何信息化、标准化,如何信息共享。马上就引申出信息数据如何定价交易,交易规则是什么。全社会针对新技术实现后的制度设计。我们今天相对落后。】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上海在国内都走在前列。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说,加速推进两化融合,上海要在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企业在跨界中,整合资源,释放活力:
【特别是要利用好自贸区在上海试点的契机,在很多政策试点上跨前一步,我们有很多行当难以定义,我们要敞开边界。更多的机会会来自于我们政府没想到的,企业想到了,或是企业去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