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ABB机器人产业联盟发那科库卡码垛机器人机械手

医疗机器人“大白”,现实中已经出现

日期:2015-03-09 来源:南报网 作者:jy 评论:0
标签:
  “好想抱一个大白回家。”刚刚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超能陆战队》,让一个圆圆胖胖、看起来像白色充气玩偶的 机器人火速蹿红,成为众多网友心目中堪比机器猫的“治愈系神宠”。其实这样理想的医疗机器人,并不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影片中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可以扮演类似角色的机器人,眼下在现实中已经开始出现了。
  人人都想抱回家的“大白”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超能陆战队》里“大白”(Baymax)出现的场景。影片讲述了14岁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宏和机器人健康助手大白的故事。片中圆圆胖胖、看起来像白色充气玩偶的机器人,口头禅是国外医疗机构里常用的一个问句:“在1—10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你的疼痛?”问的时候还伴随一个由笑脸变化至哭脸的图案显示在胸口,瞬间萌化了所有观众的心,以致于在线销售的正版“大白”毛绒玩偶、公仔、T恤引来影迷疯抢,甚至一度卖到脱销。
  据“极客公园”李欣撰文介绍,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 电影并不是看上去那么乌托邦。导演唐 霍尔与克里斯 威廉斯坚持在影片中采用真实的技术,他们拜访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东京的学者,详细了解下一代机器人的趋势,并将其反映在电影中。电影中不管是大白的外形、动作还是控制它的工具,甚至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型机器人,都可以在现实的实验室中找到出处。
  “大白”的外形灵感源自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机器实验室,为此豪尔还曾跟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学习过一段时间。“他们真的在研发柔软的机器人,包括可充气、没有威胁性的乙烯塑料手臂。现在它仅能做帮人刷牙之类的简单动作,但是其发展潜能是无限的。”豪尔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官方网站表示,除了不能飞之外,大白的身体是可以制作出来的。这种可膨胀的充气机器人,既强壮又很轻,它的外膜还可以使其免于受到气体和液体的损坏,可以应对恶劣的天气。它也很容易被清洗,因此可以清理潮湿混乱的环境,比如游泳池这类的地方。
  “大白”的兄弟已在日本出现了
  影片中“大白”最大的任务就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扫描目标用户,感知其体征、健康数据和情绪,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健康护理。主人公阿宏两次被“大白”抱住,一次是因为自己哥哥去世,心情的低落被大白扫描到;一次是掉入水中,被“大白”感知到体温下降,而被抱住。“大白”还调整了自身的温度,来提高阿宏的体温。想想这些功能,是不是跟Nest的智能家居很像?由前苹果公司iPod部门主管Tony Fadell创办的这家公司就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被谷歌看中并宣布以32亿美元对其进行收购的。
  “大白”这种扫描人体的能力,在现实里也是有参照物的,就是微软的KinectOne(电脑版名为KinectV2)。它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截取人体体表的颜色,来识别肌肉拉伸、体表温度和心率——这些都是健康护理中需要的数据。当然准确率还需要提高。
  国内也有团队在利用普通摄像头和OpenCV相关技术来完成类似的任务。点康科技就号称能够利用摄像头测血压。此外,北京视倍宇康科技负责人黎明明介绍,他们制作了大小两种护理机器人,主要是面向小孩和老人。通过放入仿生压力感应器和自然语言合成芯片,让机器人能够感受到人的抚摸,可以进行拍脑袋、摸脸、敲头之类的互动,甚至可以合成出用户熟悉亲人的声音,为视力不好的老人读短信、提醒吃药等等。
  而在日本,扮演类似生活助手的机器人已经出现。根据外媒报道,日本研究机构(Riken)开发了一位照护机器人Robear,用以支持护工的工作,它有一张可爱的熊熊脸,可以将病人从床上抬起来,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行走、站立等,将能够在人口老化与人力短缺的日本担负起重要的照顾者角色。这个机器人的设计是建立在之前两代机器人RIBA基础之上,其体重则由最早的230公斤减少到了90公斤,它的底座也更小,可以使机器人更加机动灵活。而它的机械手臂可以抱起最高80公斤体重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带有滚轮的腿还可以扩展或者弯曲。同时,智能橡胶电容触觉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使得机器人可以“感知”到病人,让它在抱病人的时候更加温柔,这样在举起病人的时候就不会伤害到他们。
  还有多少这样的机器“暖男”
  多年从事家庭服务、远程医疗机器人研究的黎明明介绍,“大白”的骨骼是碳纤维的,拥有语音识别功能和人体体征扫描功能,这就涉及当前的三大科技项目:机器人制造、人工智能及移动医疗。而目前最好的机器人,基本上都在美国和日本。
  在日本丰田公司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4种 应用在医疗护理领域的机器人,用于帮助由于下肢瘫痪等原因而行动不便的病人行走;安川公司在去年发明的康复机器人属于医疗器材的改造,用以辅助病人自行恢复肢体损伤。
  日本的医疗机器人一直在向拟人化方向发展,像早稻田大学发明的机器人Twendy-One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模拟人类护工,它能做很多复杂的手部关节运动,比如说挤番茄酱。而筑波大学企业CYBERDYNE生产的HAL则是一款“可穿戴机器人”,它被设计用来帮助下肢肌肉萎缩的患者,可以恰如其分地帮助他们完成站起来、行走、停住、抬起腿上下楼梯等多种活动。
  再说说美国。2013年1月,美国iRobot和InTouch Health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了第一台通过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认证的医疗机器人RP-VITA。前者原本以发明 扫地机器人闻名,它们为RP-VITA提供了最尖端的自治导航和移动技术,后者的远距医疗和电子病历技术,则让RP-VITA可以对心血管、神经外科、怀孕、心理疾病和紧急救护病人进行评估和诊断。
  另外,美国陆军还研制了名为“BEAR”的战地协助撤退机器人,能完成基本的救护和运输功能,可协助受伤士兵撤退。
  最值得一提的是,眼下,在安德森癌症中心这一全球最好的肿瘤医院里,还有一个超级“助理医生”——“沃森”,就是那台在2011年的美国智力竞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两位实力极强的人类选手夺得总冠军的著名超级计算机。
  一战结束后不久,“沃森”就在安德森癌症中心当起了“助理医生”,负责驱动一个名为肿瘤学专家顾问(OEA)的软件。如今,“沃森”就像躺在口袋里的专家,医生在OEA界面中输入病人信息,几秒钟之内,它就会结合最新研究为病人量身定制出多种诊疗方案,一行行列出来供医生定夺。
  这个“助理医生”天赋异禀:30个医生夜以继日做上一个月的研究,它9分钟就能搞定;而“沃森”15秒吃透的病例,人类医生即使每天看上150份,也要吭哧吭哧地花上一万个星期。
  “想象一下,病人刚一入院,所有关于他疾病的信息就已经调集到位了。医生可以直接为他提供效果最好的诊疗意见。”在匈牙利医药未来学家Bertalan Mesk博士看来,在未来,像沃森一样的认知电脑将像听诊器一样,成为医生诊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