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2014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为远程医疗规范发展定下基调,但相比于宏观政策,相应的规范和
应用指南更被整个行业所期待。2014年12月,国家卫计委举办“国际远程医疗实践规范与指南”解读讨论会,时占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指南进行了解读。
据时占祥介绍,机器人起到了医患沟通的作用:“通过遥控机器人,患者足不出户,医生就可以让机器人来查看患者情况;机器人还可以讲话,相当于与医生面对面看诊。”在美国,保险公司愿意为远程医疗支付费用。相关统计显示,远程医疗能够将医生会诊次数减少93%,这样就能为消费者每次会诊节省103美元。
根据研究报告, 50%的医生可以提供远程服务,70%的病人电子病历也可以通过远程获取。在不断腾飞的远程医疗中,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病人。随着技术的发展,病人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医疗服务。目前我国无论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大型综合医院,都基本具备了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能力,远程医疗正在成为传输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基层医疗服务的关键步骤。
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认为:“这种机器人将帮助我们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以该院为核心的南部医疗卫生协作体包括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医院规定专家下社区至少每周一次,可是,医生本职工作已经很忙,分身乏术。“有了机器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一个机器人,专家遥控机器人指导社区医生,而且这些指导可以回放,可以用作教材指导其他社区医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在哪里?我认为是技术。”协作体成员、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侯进认为,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离开学校,接下来就应该是不断接受再教育和业务培训了,“联合体的核心医院要能为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才能使联合体紧密联系起来。”远程医疗教育解决了专家资源问题,方便了专家对家庭医生的教育与专业指导。
时占祥指出,在远程医疗领域,国际上已积累了10余年经验,并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规范和指南建议。然而,国内还缺乏相关经验,“希望在浦东先行试点,为制定我国远程医疗实践的规范和指南找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