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说出你想要说的话,你的话很快就会被翻译成手语
图片。日前,由江科大5名计算机学院的同学陈璟、张轶秋、管省超、孙强力和黄金辉组成Touch Voice创新团队,在王卫民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开发出一款手语翻译软件“手语
机器人”,让更多的聋哑人能敞开心扉与正常人进行交流,感受来自身边的温暖。
从智能饮水机到手语机器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聋哑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虽然他们可以用手语进行交流,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懂手语,严重阻碍了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的交流。
为了提高听力障碍者与人沟通的能力,王卫民老师带领的团队开始着力开发手语翻译软件,“手语机器人”的想法就应运而生了,让正常人可以在不懂手语的情况下也与聋哑人流畅地进行交流沟通。手语翻译软件会把你的语言翻译成手语图片展现给聋哑人看,由此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
说起“手语机器人”,王老师和他的学生告诉记者,原本他们是研究一款智能饮水机,可以通过识别人的语音从而为人们提供热水或冷水,语言识别系统这一部分做好了,但是这个识别系统却做得不够灵敏,导致系统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的水温,这使得智能饮水机的创新无法真正得到
应用。
可是语音识别系统已经做得不错了,就此放弃岂不可惜?
“为什么不把这样的语言识别系统运用到交流上呢?”正是老师的这样一个提醒,让整个团队看到了新的方向:将这样的语言识别与转换系统运用到正常人与聋哑人的日常沟通上,让彼此的交流更顺畅更方便。
“与之前的创新项目相比,我觉得这样的创新更有意义,因为它具备了一种公益性。”王老师说,当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改进,而更加注重其社会公益性时,创新也变得更有意义。现在,创新团队也在积极与一些聋哑学校联系合作,把他们的软件推广出去,真正为聋哑人的生活做出一点积极的改变。
团队成员陈璟表示,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思维在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之时,同样也要具备一种人文关怀,用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果让更多的人受益。
从独立图片到3D动画、全面智能
项目创新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提出一个全新的主意,想法是基础,实干才是关键。对于这个“手语机器人”的软件,无论是程序的编写,系统的设定,还是词汇库的收集整合与丰富,都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以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在考验成员的耐心与细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到处搜集资料,丰富资源库;不断改进软件性能,维护软件后台运行,及时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手语机器人”才开发出来不久,翻译出来的手语还只是由一张张独立的图片构成。团队正在想方设法逐步完善性能,最终使翻译出来的手语以3D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画面更加流畅,从而使语言的表达更加连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不断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目前,摆在大家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更进一步地扩充资源库。对于语言来说,言语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让他们不得不及时掌握语言的变化及其复杂内涵,比如对一些成语诗词、俗语、谚语等的翻译就有很大难度,还有一些带有多义的词句,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步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翻译”更准确更灵活更加智能化。
从创新软件到基础平台
团队现在参加“挑战杯”的比赛,他们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参赛拿奖,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起到“开元”的作用。放眼国内,还没有手语翻译等相关应用软件,虽然国际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手语翻译机器设备,但由于是翻译机器,携带很不方便,所以很难真正得到推广与应用。
他们希望能以“手语机器人”的软件为起点,面向大众,让今后更多类似相关软件能以他们的资源库为基础,不断进行扩充整合改进,最终使得这个软件成为一个基础平台,为整个社会所共有。
团队成员还想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我们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手语翻译软件要方便全世界的聋哑人,所以如果有可能,他们还想让这个软件走向国际舞台。对于这个目标,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团队成员都满怀信心,王老师告诉大家:“信心是必要的,只有自己先相信自己,才能有勇气说服别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