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在1495年设计的“机器武士”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有资料可查的最古老的
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设计笔记出现在1950年被发现的手稿中,没有资料表明大师曾圆梦。
500多年后的衢州人,在追逐“达·芬奇梦想”的道路上,故事不少。
衢州机器人:走向“高端大气上档次”
龙游人王项彬在做一项和机器人有关的事业——给机器人造“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专业术语叫PLC(控制器)。每位客户用途不一,我们就是设计出一个个符合他们需求的‘大脑’。当然,机器人的‘手脚’,像伺服电机、变频器,我们也在做。”
王项彬,1974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中山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三年前返乡创业,办了家叫“禾川”的企业,继续自己喜爱的事业。
上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龙游县城北工业区的“禾川”生产现场,这里既繁忙又安静: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了员工,宽敞明亮的生产现场让员工专注工作,规范的管理使得流程顺畅衔接……多因素的合成,使整个工厂少了许多嘈杂繁乱。
“禾川”产品主要用于纺织机械、车床、电子等行业,近两年市场有些疲软,但公司今年产值在去年基础上有望实现翻番,达6000万元。
王项彬坦陈,在这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要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下一步的重点是建立高端研发中心,“我们在考虑,选址深圳、上海、苏州,或者台北。”
机器人要往“高端大气上档次”方向走,离不开研发团队,这方面,衢州还有“短板”。浙江神舟
机器人公司老总杨林泉也看到了一点,就在今年5月把研发中心建到了杭州——浙江海外高层次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创新园内。
杨林泉和机器人打交道,有些偶然,在衢江区经营砖瓦厂赚得“第一桶金”的他,三年前,经人介绍,结识了浙江工业大学俞立教授的团队,“当时上虞神舟机器人正好和我们有生意往来,因为资金压力面临困境,我想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10月20日正午,杭州,浙江“海创园”二楼餐厅里人来人往,九成以上是充满朝气活力的年轻人。指着这幢大楼,杨林泉自豪地说:“我们是衢州第一家入驻的公司。”
今年5月,“神舟”斥资近400万元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姻”,浙工大二个专家团队加盟研发中心,海归博士董辉教授、裘信国助理研究员,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负责嵌入式系统和特种装备领域攻关,而高级工程师黄品剑带领的团队则负责研发成果转化攻关。在浙江“海创园”不远处设立1400多平方米的试验厂区。
1+1+1大于3!“神舟”杭州公司总经理陆人有介绍:以往开发一款全伺服机械手,杭州衢州来回跑,时间长效率低。现模式解决了这个难题。效率提高了50倍!
眼下,“神舟”已经和松下、富士、THK、LG、日立等展开合作,为中策橡胶等十来家企业量身定制自动化技改方案,并拥有了自己的多项专利。
机器人真用途:“以一当十”
“无论企业主愿意不愿意,机器人慢慢地将取代诸多环节的员工。”在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周兆忠看来,机器人、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10月30日正午,位于衢江区廿里镇的浙江凯利纺织公司仅有三两女工走进食堂。
见记者疑惑不解,公司老总符仁才解释:“每天生产4吨多产品呢,换在以前,至少要八九十名工人,我们上马了三条中外合资自动化生产线,十八九人就够了。”
2012年正式投产的“凯利纺织”总投资2600余万元,三条自动化生产线,花费1600多万元。
“一位熟练工月工资要三千多元。”符仁才给记者算了笔账,另一方面,“剪刀差”可不小。纺织市场低迷,产品从高峰时每吨2.8万元跌至1.2万元,湖州、义乌等地同类企业停产关门的不在少数。“要不是下定决心引进先进设备,大幅减少人工,凯利可能很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向机器要红利”,在衢州企业界蔚然成风:
工业主战场——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实施“机器换人”工程以来,企业累计减少用工三成以上,减少能耗二成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二成以上,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其中2013年“机器换人”项目58个,完成投资16.54亿元,同比增长1.35倍,“机器换人”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一半以上,达52%。
衢州市最早一批开展“机器换人”工程的乐叶光伏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电池片焊接工序自动化技改后,24名操作人员通过12台机器的助力,替代了原来近600名手工焊接工!开山集团“螺杆转子磨床等机器换人”项目,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成以上,减少用工200多人,且产品质量稳定;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投用4台全自动堆栈机,每台节约人工40人,年节约人工费用53万元/台……
“一个大厂的轴承粒子的数量是1.5亿颗,全用人工怎么得了?”周兆忠坦陈,机器换人、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对员工、对企业主的要求也更高了。“打个比方,说到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检验产品,企业主总是希望100%检出率,其实这里边有个‘二八理论’,也就是说优等品检出率能达到八成就很成功了。”
追梦机器人:从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开始
达·芬奇他还着迷于飞行现象,作过鸟类飞行的详细研究,同时策划了数部飞行机器。史料记载,1496年1月3日,他曾测试了一部自制飞行器,但告失败。
如今的孩子们追逐“达·芬奇梦想”,条件可好多了。
上月30日,衢江区廿里小学五年级(1)班的郑琦嘉告诉记者,三年级时,父亲给自己买了架遥控飞机,玩得可疯了,飞机都被他拆散了。得知学校里有个航模兴趣班后,今年下半年,他和其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新的兴趣之旅。
副校长吴建华介绍,2011年,在省里大力支持下,“春泥计划”(衢江区2010年开始实施)的助推剂——“乡村少年宫项目”在廿里镇中心小学落地生根,取名“金苹果乡村学校少年宫”,分五个大类18种课程,不仅有普通的文化娱乐课,还有航模、车模等。
其实,逐梦机器人,衢州学生并不逊色——
小学中,小小平台上,4个机器人竞相展开追逐,既有相互配合,又攻守有序……这是柯城区鹿鸣小学精彩的机器人篮球赛上的情景。
大学里,第十六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博思威龙杯”第五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的仿人机器人比赛项目中,衢州市获“双人舞”一等奖、“体操”一等奖、“单人舞”二等奖。代表队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组成。
要知道,该赛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0多所高校参赛。比赛不仅能促进小型仿人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而且对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体育、机器人艺术、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服务等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离不开发明创造,在家长眼中,这并不神秘。这是曾经报道的故事: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科技竞赛,主要面向全省在校中小学生。衢江区第一小学的杨静在2012年第二次获得发明一等奖时,以“新型牙膏”、“倒灌式墨水瓶”两度获奖,也是当时衢州市唯一连续两届获奖者。
平时非常细心和注意观察。杨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杨静从小学4年级开始就喜欢钻研小发明和科普知识,家里订阅了许多科普报刊和书籍。追梦当从兴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