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美国范德堡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David Comber和机械工程系副教授Eric Barth耗费5年研发的机器人将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脑部外科医生,并且由其执行的手术的耗时更短、损伤性更小、恢复更快。虽然该机器人的脑科技术路径可能不是最短的,但它却避开了颅骨钻孔,而是采用脸颊植入手术法。
据悉,这套机器系统采用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针,它能够记住原始形状,当发生变形的时候只需对其加热就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不过这套系统必须要在核磁共振机中运转,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强的磁场。
形状记忆合金针由大量镍钛材质的同心管打造,这根1.14mm的针好比一支机械铅笔。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医生对脑部的追踪准确度可达到1.18mm。同时,Barth的同事机械工程系副教授Robert Webster研发了一种可操控的手术针,这跟Barth的脑部手术设想不谋而合。
另外,该团队还联合神经外科副教授Joseph Neimat在这根针中植入电极,这样当针进入脑部的时候就可对病人的脑活动进行追踪,确定癫痫发作的确切位置。
但是,目前这套机器人系统还不能完全执行一个完整的手术,因为这种针头还只能处理直行的线路,且仍需医生手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