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刚刚创立
机器人公司的创业者,孙荣毅面临着很多新成立的创新小企业也面临的问题:融资难。他的创新经历有什么特别之处?融资难到底怎么解决?下面就是他在昨日(9月16日)举办的“寻找真正的创新”——2014财新 西门子创新论坛上的一些分享:
【风险大,众筹难,机器人公司获得投资困难重重】
我觉得每个男人心中都有机器人的梦,我觉得机器人有生命的,它生命不应该象牙塔里面的阳春白雪,我们应该把它生命投放到日常平民百姓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排忧解难,这样机器人的生命才有价值。”演讲开篇,孙荣毅就热情洋溢的述说自己的“仿生机器人梦。
除了斩获201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得特等奖外,孙荣毅已经是15项发明专利的持有者,成立的机器人公司也成功研发出了几款机器人产品。在创新论坛上,他向投资人和企业代表说:“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问题,找了很多家公司大家都不愿意投。”他阐述了自己关于融资难的看法:原因之一是仿生机器人研发是件“烧钱”的事情,可靠性和稳定性难把控,投资者担心利润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二是国内的投资环境对小公司生存并不有利,国外的众筹模式在国内没有很好的推广。他同时提出,由于成本限制,高校对学生创新产品的“孵化能力”有限,很难真的打开市场。
【初创公司如何打破融资困局?】
对于这些问题,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业务领域高级副总裁、医学影像和治疗集团总经理孔军博士,和前微软中国区CEO、前CISCO中国区CEO杜家滨先生分别从企业代表和投资人的角度给出了建议:
其实我觉得快乐最重要”,杜家滨先生说。他认为不知道市场需求没关系,关键是兴趣,是产品的“独具匠心”。他建议孙荣毅从适度的商品化开始入手,小规模进行生产和销售,系统化的一步步把产品做好。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自然会有投资者上门。
从企业角度,孔军博士给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第一是不断坚持:机器人领域牵涉到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很多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要耐得住寂寞。第二,孔军博士希望孙荣毅好好考虑“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很大,要摸清具体的市场需求是什么。“任何企业的发展,包括中小企业或者创业的企业,都特别有资金的需要,今天是个好机会,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就在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合作机会。”但是,孔军博士同时提醒孙荣毅,面对数量众多的机器人研发机构,除了考虑钱之外还要找到自己公司的“差异点”,这才是吸引投资人的关键。
除了孙荣毅之外,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徐铭恩博士和K-Labs沉浸交互实验室创始人兼CEO的潘博航也作为创新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想知道更多创业团队的故事和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