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走、会叫,还会伸鼻子的“大象
机器人”,让小朋友大开眼界;一个自制的简易伸缩
机器人,让小朋友收获不少知识;一个机器人夹球游戏,更是让小朋友玩疯了。上周日上午,东南少通社组织40名小朋友来到福州三叉街新村公交站附近,参加由创未来机器人俱乐部举办的机器人体验活动。神奇的乐高机器人,让小记者们欣喜不已,还用相互合作搭建的简易机器人进行pk赛。小记者们在玩乐、制作、做错并改正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会走、会叫、会伸鼻子的“大象机器人”
令小记者们惊叫不已
当天上午9点半,活动正式开始。“你们知道乐高机器人可以分为几种吗?”创未来机器人俱乐部的林华老师问道。“有分类机器人和仿真机器人。”对机器人颇有研究的416号小记者郑观鸿答道。
林老师从他的百宝箱中,拿出了一个仿真机器人,外形酷似大象,引起现场尖叫声一片。“你们觉得这个机器人哪些地方像大象呀?”林老师笑着问。 427号小记者蔡方铎,起身答道:“脚、身子、象牙,还有那个鼻子最像了!”
林老师说,“大象机器人”不仅会自己走路,还能发出叫声,更神奇的是还能自如地伸缩甩动鼻子。小记者们将信将疑。只见林老师把大象机器人放 在地上,按下按钮,“大象”便自己在地上走了起来,再按下另一按钮,大象居然发出了逼真的叫声,“这只‘大象’一定是来自非洲大草原吧!声音如此高亢!”256号小记者陈庆杨说道。 接下来的一幕,让小记者们彻底惊呆了,在林老师的操作下,“大象”竟然伸起了鼻子,一边还伴随着来自非洲大草原的嚎叫,299号小记者郑晓雯忍不住好奇地跑上前,摸了摸“大象”的鼻子。由于机器人造型奇特、功能繁多,小朋友们轮流上前操作由电脑操控的“大象机器人”。
利用“杠杆原理”制作伸缩机器人
小记者互帮互助力求完美
动手环节开始了,林老师把小朋友们分为7组,分别围坐在7张桌子前。他特别强调:“做伸缩机器人,要注意交叉结构的支点,在中间的第8个孔。”
每张桌子上,派发了8根梁,梁上有许多小插孔,还发了4个插销。小记者们要先做好4个交叉结构,再拼起来,就是一个伸缩机器人了。
336号小记者韦朝鑫,不慎将插销插在了梁上的第一个小孔,331号小记者蔡瑜皓见了,急忙纠正。
146号小记者尤彦馨,同样把插销插进了第一个孔并且拔不出来了,543号小记者季钰杰发现后主动上前帮忙。在季钰杰的带领下,小记者尤彦馨与原奕晨积极配合,最先完成了伸缩机器人。林老师检查后,大体满意,可就是有点小瑕疵,一根梁的位置拼接不对。3人听后又手忙脚乱地动手改装起来,直到林老师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改装得很棒!”
各组的伸缩结构都做好了,林老师又给大家出了一个新的难题,他在每张桌前放了一个乒乓球,“球是圆的,你们要用伸缩机器人的前端去夹球,怎么夹?”
小记者蔡瑜皓开动脑筋,建议道:“可以在机器人的前面再放两个夹子,就可以夹起小球了!”“哪来多余的夹子啊?那样算作弊!”蔡瑜皓的新点子,似乎不被同组的队员接受。可他们用伸缩机器人的前端去夹球,却死活没办法夹起小球。
林老师见小记者们困惑不解,还是道出了答案。“就像手指拿小球要弯曲一样,我们要给伸缩机器人加2根‘直角梁’才能夹起小球。”
“妈妈,我猜对了,猜对了!”小记者尤彦馨兴奋地对妈妈说道。
林老师给各组又发了2根直角梁以及4个插销,小记者季钰杰、尤彦馨、原奕晨,3人已经是配合无间、相得益彰的好伙伴了,不一会儿便组装好了两个夹子,成功地夹起了小球。“老师,好了、好了!”尤彦馨高喊着,拉来林老师检验成果。林老师给他们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完美!”
机器人夹球pk状况百出
现场数他最淡定 12粒小球锁定胜局
拼装好了,小朋友们最期待而又最刺激的“机器人pk”环节开始了。7组选手每组挑出2名队员轮流pk,利用自制的伸缩机器人在1分钟内,哪组夹起的小球最多,便是冠军。
赛前,1组的256号小记者陈庆杨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夹角的插销是否牢固。可在比赛中,夹角还是松动了,组上成员临时组建了“火速救援小组”,三五个人用了不到10秒,重新固定好了夹角,再次投入比赛,想要迎头赶上,无奈修理时间浪费了不少,最后1组夹起了4个小球,不敌2组夹起了6个,遗憾败北。
团结的4组,由小记者原奕晨出马,尤彦馨和季钰杰两名女生在一旁加油,最终原奕晨不负众望,夹起9粒小球,胜过3组的4粒。最牛的是小记者黄韬睿,在比赛开始前,他快速地夹起了一粒小球,小试了一下手感。比赛中,
他头脑冷静不慌不忙,在保证零失误的前提下动作迅捷,黄韬睿越战越勇,“3、4、5……11、12个”。12粒小球的好成绩,黄韬睿遥遥领先任何一组的选手,看得大伙都目瞪口呆。赛后他谦虚地说:“这次只是运气好,有手感罢了。”由于他的出色发挥,6组队员自然成为了当天的“冠军小组”。
有激动、有欢笑、也有遗憾,机器人活动给每位小朋友们都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赛后,大家都得到了一盒机器人拼装玩具作为奖品,可谓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