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几乎普遍认为智能手表是可穿戴的主战场时,Valencell 创始人 Steven LeBoeuf 却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觉得耳朵和背部才是获取身体信息的最好部位。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因为耳朵提供了一个噪点较少、相对稳定的人体体征收集场所,并且耳内血液的流动速率不同于其它部位,这里血液新鲜,同时离心脏近,测量数据更为准确,在耳道区域中含有颈内动脉系统,耳屏、耳垂富含毛细血管,更利于监测动脉搏动。
Steven LeBoeuf 很明白大家对此并不看好,不过 Valencell 已就此却开发出一种生理监测模块并向厂商提供授权,获得授权的厂商可将它嵌入到耳式耳塞中,让用户在收听音乐的同时收集诸如,心脏速率、温度和呼吸速率等生命体征。它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管容积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然后通过一个数字信号器(DSP)处理除去诸如皮肤震动和外界光线等干扰因素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人们熟知的上述信息。收集到的信息会被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方便用户查看。
诺特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攻虹膜和耳部生物测定学教授 Kevin Bowyer 非常认同这种方式,他认为这项技术将能收集到许多更加精准的人体信息。
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在 LG 的心率监视器和 iRiver 的 iRiverON 上面,英特尔也正在开发相关产品。Steven LeBoeuf 称,未来它的功能将不仅局限于健康领域,它可能会被用于监测士兵和消防队员的身体情况,甚至是与游戏结合,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游戏情景与个人当下情绪的结合,增加游戏真实感。
现在阻碍搭载这种技术的耳机普及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它能像蓝牙耳机和降噪耳机一样拥有轻便独立的电源。目前在 LG 的心率监视器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与蓝牙设备连接,而 iRiver 的 iRiverON 选择通过连接于一种装有电池的颈圈,它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十分笨重。
除了电源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影响着用户体验,那就是如何让用户在长期佩戴耳机的情况下兼顾舒适度和不易脱落性,毕竟一般耳机在这方面表现并不优秀,佩戴的不适感以及易脱落性或许在短时间使用耳机收听音乐的情况下对于用户影响并不明显,可是对于需要长期佩戴的可穿戴设备而言这变得至关重要。
虽然不敢说 Valencell 重新定义了可穿戴设备,但是它的确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