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ABB机器人产业联盟发那科库卡码垛机器人机械手

Google 团队带你思考可穿戴设备:数据服务能力是关键点

日期:2014-07-29 来源:爱范儿 作者:jy 评论:0
标签:
  智能手表到底能够为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在看过许许多多关于智能手表的报道,以及自己试用了 Pebble 之后,却让我感到疑惑,如果只是把手表当成“手机 应用的提醒器”,这样的手表就一定有价值吗?我个人觉得,智能手机上那些耀眼的“红角标”,已经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了,更何况要在自己的手上戴一个拼命提醒自己的闹钟?
  之前 Google 正式发布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 Android Wear,从官方网页上,它强调“适时为您提供所需信息”。可能处于对机器的不信任,我下意识也认为 Android Wear 可能会让智能手表成为闹钟一样的东西。另外,由于官方 视频十分强调 Google Now 的作用,也让人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 Google Now 就是 Android Wear 的信息入口与出口。
  不过, 2014 IxDC 国际设计体验大会上,来自 Android Wear 的核心设计师亚历克斯·法伯格(Alex Faaborg)以及负责 Google Now 整合的软件工程师梁宇凌主持了一次 WorkShop,纠正了我的偏见。
  数据能力构成 Android Wear 的服务能力
  从设计理念来说,Google 已经在 Google I/O 2014 上做了许多解释,详细请自行爬上梯子,到 YouTube 观看 Android Wear 核心设计师海耶斯·拉弗尔(Hayes Raffle)对可穿戴设备界面、交互的观点。由于 WorkShop 当场,法伯格的演讲内容乃至幻灯片,都和拉弗尔一致。因此,如果想了解 Google 在可穿戴设计上的思考,以及发展,直接看那个 视频就已经足够。
  有一点值得注意,Google 内部对 Android Wear 的设计与交互,也是一步一步从原始走向完善的。最初,Google 在 Android Wear 借鉴了不少手机的交互设计,结果他们把整个 Launcher 都搬到手机上,比如说人们需要滚动列表,选择自己想要的应用,然后再挑选自己想要的功能。但最终他们发现,可穿戴设备不是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它们的时候,是处于不同的情景。一般情况下,用户可能一边运动一边想查阅地图,或者一边走路一边跟别人聊天,“菜单”、“选项”等等动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种打扰。
  后来他们采用了大 图片+ 大按钮 + 大号文字的卡片式设计,为的就是方便人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能清晰分辨信息。为了证明这种设计的有效性,拉弗尔在幻灯片中播放了一小段动画,一边是小图片 + 小按钮 + 小段文字的 UI 设计,一边是最终设计,它们两个同时晃动,哪个更加容易被人看清。结论是卡片式设计更加有效。
  不过,即便有一个适合智能手表的 UI 和交互,Android Wear 也只是花架子而已,它设计出来的目的,应该是手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而这就涉及到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这一部分,则由软件工程师梁宇凌为我们讲解。
  “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现在可以获得大量用户的信息,而且不必让用户主动提供即可获得。”梁宇凌列举了几种目前被动就可提供的信息:Location(地点)、Time(时间)、Identity(个性)、Nearby Devices(附近的设备)、Sensor(传感器)、Calendar(日程)、Activity(用户当前的行为)。通过智能手机,现在服务提供方可以知道用户在那儿、是什么时间点、个性、附近的设备、健康方面的数据、用户的日程,以及用户平时的活跃度,通过多个条件来判断,当前用户正在做什么,从精准地提供信息。
  梁宇凌特别提到 Context 这个英文单词,他认为在这个英文单词在中文里没有相对应很好的翻译,而在英文的语境里,它的意思是,跟当下情景最相关的一项条件。换言之,如果当我们中午讨论吃什么这个人生终极问题的时候,Android Wear 刚好推荐了一家菜品合适、价格适中的饭馆,刚好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能把这样的信息视为打扰?
  如果说“大数据”到底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合适的时间里提供合适的信息,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而掌握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同时提供地图、餐饮评价、商务等多项线上服务的 Google,的确拥有足够庞大的数据,让它为人设身处地。
  在实际当中,如何运用多个传感器提供的数据?
  在 WorkShop 当中,法伯格和梁宇凌也把现场的观众分为几个小组,激励大家以 Andorid Wear 的设计原则,已经提供的数据能力出发,去构思一款适合 Android Wear 的应用,我作为小组的成员,也参与了其中的应用构想,脑力风暴,直到最后完整地提出一个应用的概念、构思。在这个过程当中, 法伯格和梁宇凌在不同的组里穿梭,引导大家的设计方向——梁宇凌特别强调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回来的不同数据,所提供不同的服务。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所在的小组和其它小组一起动脑筋,讨论。下面是当时的一些成果,过程与结论都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吧。
  我所在的小组讨论了智能手表在陌生人社交当中的运用。思考方式就是从智能手表的传感器出发——如果智能手表有侦测皮肤表面湿润度、脉搏心跳的传感器,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到兴奋。
  在陌生人社交里,这种状态的判断十分重要。两个人在酒吧里撞见、聊天,如果两个人越聊越兴奋,这证明他们两个人“有点意思”——对于那些不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来说,这种提示很重要。“原来那次聊天的女孩对我有好感。”
  我们也讨论到,如果智能手表能够交换两个陌生人的基本资料,并找到兴趣的重合点,这样应该能够帮助两人找到共同的话题。就好像豆瓣上,在看别的用户的资料时,往往能发现别人也看过哪本书、听过哪些专辑、看过哪些 电影。有了共同的兴趣,就有良好的沟通基础。
  而和豆瓣不同的是,Android Wear 是让人保证“偶遇”的体验。在我们的讨论当中,我们把这个视为“兴趣的交换”,不光能看到书影音方面的兴趣,还可以知道双方对美食的偏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等一系列用户可以公开的信息,而这就需要和社交网络进行结合。如果大家碰一碰手表,还能知道对方的共同好友,这也是莫大的惊喜。
  至于其它小组的思考,则从单双手切换困难的场景入手,找到厨房做菜里的场景。当我们切菜、炒菜之后,手就会被弄脏,而这时候不管是菜谱书,还是 iPad,都不合适。另外,每天都要思考做什么菜,也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如果是智能手表来做这件事情,就能同时解决信息推送,以及厨房这个场景下的交互难题。
  比如说,早上买菜之前,推送合适的菜谱,让人做好准备。然后在炒菜过程当中, 智能手表不光随时显示菜的做法,还帮忙进行计时,到了下一个阶段,就马上自动提醒。这样要比 iPad、菜谱书方便得多。
  当我参加完 WorkShop,我对 Android Wear 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响个不停的闹钟,最终目标是方便人们在不同情景下获取合适的信息。梁宇凌提到,虽然现在 Google Now 看上去很全能,但平均来看它提供的信息其实很少,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示范,让开发者了解到 Android Wear 的特性,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应用。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