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洪德飞教授和泌尿外科主任张大宏教授于3月18日获得了省首批达芬奇外科机器人手术主刀上岗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浙江省居民就能体验到机器人手术带来的改变。
医患相隔万里也能进行手术
机器人手术到底是什么样?洪德飞医生拿出了一张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培训时候的照片,画面中的他,坐在一个操作台前,而模拟的患者,躺在一米开外的手术台上。
“一米距离并不算远,未来随着机器人手术的推广,我们可以给全省各地的患者乃至国外的患者,都可以动手术。”洪医生说,所谓机器人手术,就是医生通过一个操作台上的按键,控制机器人,给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动手术,而两者的连接线就是光缆,只要网络通畅,完全可以实现万里之外的手术操作。
手术台前的机器人,并不是大家在科幻片中看到的大脑袋、两条胳膊两条腿的模拟人类外形的机器人,而是一台拥有多个手术臂的机器。这个机器脑袋是一个显示器,医生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患者身体内的构造,构造呈三维立体型。
“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是二维的画面,需要外科医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培养长期的适应能力。这个机器人手术的显示器,不但三维显示,放大倍数更达到了10至15倍。”洪教授说,传统的腹腔镜只能放大5倍左右,立体的画面以及高度放大的倍数,使得操作机器人动手术的医生,可以看得更精确。
另外,机器人的手臂不只有两条,可以根据患者手术的不同种类和手术的复杂性,随时增加,基本上一些复杂的手术,四条手臂可以完成。而且这些手臂和外科医生目前的腹腔镜操控相比,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7个自由度540度的旋转,这使得许多原本无法探及的区域,都能够到达。
机器人手术欧美已广泛推广
当机械化之后,人工就被取代,机器人手术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医生也会被替代?
“恰恰相反,机器人手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机器人仅仅是延伸和增加了外科医师的手臂,操作外科机器人的仍是主刀医师,手术策略和路径需要主刀医师设计,每个动作的操作都需要主刀医师通过指令完成。”洪教授说,浙江省目前只有他和张大宏主任两位具备上岗证。
洪教授介绍,机器人手术的出现,对于外科发展来说,是质的飞跃,是第三次技术革命。从18世纪80年代的开腹手术,到1987年开始的腹腔镜手术,再到1993年的世界首例机器人手术,外科手术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
2000年美国通过认证,正式推广机器人手术,逐渐在欧美被推广。截至2013年3月31日,全球共装机达芬奇机器人2710台,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广泛
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肝胆胰肿瘤根治和冠心病冠脉搭桥手术等。
“目前,我们医院也已经经卫计委批准购买达芬奇机器人,有望成为浙江省首个拥有达芬奇机器人的医院之一。”洪教授说,这意味着,只要达芬奇机器人来到浙江省,复杂肝胆胰疾病或者复杂泌尿外科疾病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都可以多一个手术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