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转向智能化之路以来,历经几年的疯狂增长和全员备战,发展形态上似乎有些单调乏味,重复、机械式的升级,让业界“硬件过剩”的观点甚嚣尘上。实际上,看看用户对现在智能手机的抱怨,就能窥见智能手机需要解决的真正关键的问题:界面操作复杂、电池续航太短、拍照效果难以接受、抗环境能力差等,而这些问题并非是从硬件参数的数字上能判断出来的。
智能手机的进化需要实质的改变,硬件提升的同时应当体现相应的“用户价值”,要让用户感觉“得心应手”、毫无负担和压力,甚至成为难以割舍的“生活伴侣”。早在GALAXY S3推出时,业界就提出了手机四阶段式发展—手中电话机、手中通信机、手中计算机、手中
机器人,并且认为现在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已经具备“手中计算机”的能力,未来手机要像“手中
机器人”发展,就必须学会“感知”和“理解”用户需求,实现直观、轻松的人机交互功能。
部分手机朝着“机器人生活助理”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跨过强大硬件的事实,人们感受更多的是手机的易用性,是轻松体验,是健康关怀,是个人助理服务的提升。而在这种“生活化
应用”趋势的前提下,今后的手机不仅会有更强健的硬件“骨骼”,也会不断增加丰满的应用“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