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洛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装备制造业又是洛阳市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2012年,洛阳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4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7.3%,同比增长17%。然而,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洛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在规模总量、创新能力、发展层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到了产业改造提升的关键阶段。
未来洛阳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之路是什么?在19日召开的全市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洛阳市要抢抓机遇,瞄准智能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新一轮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洛阳市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迫在眉睫,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娄卷明在座谈会上表示,虽然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终端消费品少,导致产品低价、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综合竞争力不强。
二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形成,大多数从事装备制造产业的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由于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洛阳市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率偏低,没有形成驱动洛阳市产业发展的有效力量。
三是区域配套能力不强。在全市范围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企业孵化器、研发设计、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是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水平较低。一些企业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智能化认识不足,企业内部信息化及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还不具备集成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娄卷明认为,洛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要以智能装备发展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版。他表示,智能装备产业集中了人工智能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能够为洛阳市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促进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地区、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当前,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已成为国内很多城市的共识,以“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核心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展开。比如,重庆提出“机器人之都”计划,青岛提出北方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计划,杭州、广州、东莞等城市纷纷提出“机器换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