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ABB机器人产业联盟发那科库卡码垛机器人机械手

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日期:2014-02-13 来源:慧聪网 作者:mwj 评论:0
  到底哪里拖了后腿
  我们习惯了“逆向工程”,原有承担共性技术研发的转制院所也都忙着产业化
  “三基”产品发展滞后,到底哪里拖了后腿?
  这与我国“逆向工程”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关。“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逆向创新,即先开发整机,满足使用需求问题,再开发基础材料,解决国产化问题。这样的研发模式导致我们以较快的速度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积累不足,核心工艺储备不足,为产业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屈贤明说。
  我国装备制造业走上“逆向工程”的轨道,是受到客观历史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工业化是从零起步,“三基”不得不全部自己做。而我国工业化是在全球化开放环境下推进的,已经有了广泛的专业分工,并不需要什么都要自己做。“但现在我们要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装备,人家要么不卖你核心零部件与材料,要么漫天要价,就把咱们脖子卡住了。”屈贤明说。
  “重主机,轻基础”的畸形政绩观影响也不容小觑。“搞主机,政绩明显,而一项基础政绩看起来不显眼,而且至少要四五年才见成效,这期间企业领导的业绩不显眼,在现有政绩考核体系下,没有业绩怎么升职?企业领导考虑花了很大人力财力不如扩大产能来钱快,那么搞‘三基’的动力在哪里?”屈贤明说。
  “三基”研发也缺乏共性技术及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一条完善的创新链条应以基础研究为基石,以共性技术研究为纽带,以理论开发 应用为出口。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是最脆弱的短板。原本承担着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的大量科研院所,在转制成为企业后更注重见效快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宏观的产业共性技术政策和发展策略尚不明朗,原有承担共性技术研发的转制院所忙于产业化进程,相关研究基地和研究平台处于分散或闲置状态、各自为战。”干勇说。
  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的提升,还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副主任孙晓音回忆,有一年某纺织企业进口了一批德国高端机械,在组装说明书上写着,“请将最后的螺扣向前转三圈,再向后转半圈,方可使用”。中国工人“聪明”地按两圈半进行安装调试,发现机器怎么也用不了,直到按说明书做了,问题才迎刃而解。
  “德国、日本产品为什么质量可靠、受青睐?因为产业工人素质高,既保证了产品的制造精度,又促进了工艺的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制造业一线员工的素质刻不容缓。”孙晓音说。
  补齐“由大到强”的短板
  “三基”产业投资强度较低,适合中小企业介入,但也有赖于国家政策扶持
  夯实装备制造业基础,首先要转变思路。“三基”产业被称为“中场产业”,是制造业今后的核心和带动性产业,就像一个球队要靠中场球员组织带动。其体量比终端设备小,但利润却较高。像汽车整件利润率在5%,而零部件利润就高达5.9%。
  “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与主机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研发过程,就像造飞机,没有发动机,没有钛合金型材,一样没法搞。”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总经理王文虎说,在国内充分竞争领域,越是关键零部件、基础高端材料,越是利润高,反倒是主机制造往往是挣辛苦钱。“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技术优势。”
  “三基”产业投资强度较低,适合中小企业介入,而且宜使用传统嫁接高新的研发模式。
  去年以来,纺织业尤其是棉纺行业的经济形势一直不景气,但今年刚刚进入细纱机市场的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却拿下了河南、山东75%以上的市场,销售额翻了一番。
  “做终端赚钱的企业,一定是自己有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与服务,所以我一出手就能拿下半壁市场。”做纺织机的关键零部件罗拉起家,同和纺机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罗拉生产企业,并开始向中高端紧密纺装置、粗纱机、细纱机等整机进军。董事长崔桂生是“三基”研发的受益者。“有核心部件再做整机,我就有了满足企业订制需求的基础,竞争优势很明显。”
  为了弥补目前创新体系的缺憾,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开始建立各种形式的“中央研究院”,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在屈贤明看来,国外搞中央研究院确实有一些成功范例,但国内的这些研究院目前定位并不清晰。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