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结束的黑龙江省第二届“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中,一款有着透明塑料外衣、可视内部结构、像水母触手一样的“仿生水母式水下机器人”(左图)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该机器人由首部的压载水舱、中部的摄像头舱以及后舱段的动力推进系统三部分组成。
据项目负责人高颂介绍,机器人采用水母式推进方式,主要依靠低转速电机和海洋能混合驱动增强续航力;采用可变式尾部,使机器人在悬停状态时能耗减小,且能完成对一个区域的定点监控。多个机器人联合作业还可完成对一区域多点布控,能够在固定区域长时间悬停监测水域情况变化并自主找寻可疑目标,具有隐蔽性强、推进距离长、体积小、造价低、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
通过该机器人,人们可对钻井平台和渔业事故多发区等进行预警,并对海上灾害进行及时反应。它体积小、动作灵活,不同于声呐浮标,可循环往复利用并自主移动到目标海域,满足了经济性和机动性的要求。而且,该机器人采用仿生技术,减小了对海洋生物的惊扰,可完成对鱼群以及复杂或敏感水域的近距离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