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郭台铭曾公开表示,2012年起富士康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但至今机器人战略受阻,数量不足十万台。郭台铭全面叫停招聘工作,着重推进机器人计划。
近几年,郭台铭在不同场合都在强调自动化的重要性,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喊口号的同时,郭台铭也付诸于行动。过去几年,这家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着力推动机器人向生产线的渗透,并刻意削减人工。财报显示,2008年,富士康国际员工为10.8万人,2009年达到最高峰,为11.8万人。两年后减员幅度逐步加大,2011年减约1.4万人,2012年减约2.89万人,减幅达29.2%。这场罕见的“停止招聘”计划更是把富士康机器人代替工人的声势推向高潮。
富士康之所以有底气全面叫停招聘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其人工与自动化生产线分工上的调整。自从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后,一些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机器人的富士康工厂已经显现出了效果。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可缩减到5人,所做的工作也仅是操控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机器人可持续工作,便于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面对诸多利好,富士康也正积极地实施从“手工时代”迈向“机器人时代”的发展战略。
虽然郭台铭对百万机器人计划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很有信心,但很多高管还是对大规模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意见。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的进展并不像之前郭台铭预计的那样顺利。尽管郭台铭期待未来以自动化应对不断上涨的薪酬标准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但在短期业绩下滑的年景下,研制和应用机器人的成本约束、工序需求和经营风险,成为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