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岁数在长,个子在长,体重在长,眼镜度数在长,最可怕的是,连感知快乐的“笑点”似乎也在长。 时间在奔跑,有时最简单的快乐也成了有些奢侈的愿望。
MOSS拼出的机器人
自记事起,算上每年生日、各种纪念日,收过的礼物也能堆起一座让人颇为满足的“小山”。偶然得闲,翻腾出装满“战利品”的小箱,却忽然惆怅起来——芭比们还穿着当年的礼服,只是这些年的暗无天日,惨白了容颜;泰迪们似乎也不适应突然打进的光,捂着眼躲到了箱子最深的一角⋯⋯小时候陪伴玩耍、吃饭、入睡的玩具伙伴,几乎全都被束之高阁。它们记录了童年的快乐,也承载着无法重温的稚气。
不过有些玩具对时间的风卷蚕食,却似乎是免疫的。偶尔,我还会再去摆弄乐高,或者拼一拼物理“启蒙”电路拼接玩具——通过改变小组件的位置,调整电路;电流通过,有时灯会亮起,有时小风扇会突然旋转,让人不亦乐乎——这也让它一度成了我心目中的玩具之王。不过近几日,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一款名为MOSS的小套件,却让上面二位黯然失色。
MOSS是一款自定义拼接式组装套件,能够通过简单的拆卸、拼接、排列组合,打造出不同的机器人,将乐高、电路拼接玩具的卖点集于一身。或许大多数男孩的世界都少不了变形金刚情节。“咔咔咔……变身!变身!变身!”让人们对能在汽车、机器人之间来回变换的变形金刚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种感情,一直寄宿在心底深处的某一个角落,从7、8岁到37、38岁,或许也只有它,未曾改变。
极简的设计,通俗易懂的原理,极高的可塑性,MOSS使你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仅凭一双手、几个模块,就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变形金刚”,更准确地讲,应该叫MOSS机器人!
图2:MOSS通过金属小珠相连
MOSS是什么?
它是一套模块化的机器人组装系统。从设计、原型制作到即将量产,只用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由于有了依靠磁力组装的简单设计,打造属于自己的MOSS机器人的过程,本身就是超乎想象的愉悦体验。有了它,小孩子可以锻炼动手,大人们也可乐在其中。
1、无需编程,没有线。MOSS的设计符合极简思想,无需二次开发,也看不到任何外部布线。
2、拼接简单。通过四角的磁力小钢球,就可以把两个模块连接起来,动力和数据则通过每个平面中间的小圆球传递。
3、材质。MOSS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过压成型的金属钕(over-molded neodymium)、“稀土”、磁性碳钢球,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自身的可塑性。
4、触感上乘。光是触摸到质感十足的MOSS模块,就足够令DIY控们“嗨”上个把小时。
5、使用便捷。硬件只是机器人的躯体,软件才是内心的灵魂——通过蓝牙配对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能对你亲手打造的MOSS机器人发号施令;充电过程也相当简单,将电池模块中内置Micro-USB线连接到电源即可。
工作原理、设计过程
工作原理
组装MOSS模块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只需对接,就能完成一个静态结构。但是,如果想让它移动或者发光,就必须理解不同颜色表面的作用,以及它们背后的色彩编码系统(color coding system)。
比如,黄色面可以控制动力:主要功能是为其他模块输送能量。如果仔细观察电池模块,你会发现它只有黄色面。你要做的就是,把电池模块的黄色面和别的模块的黄色面拼接在一起。
蓝色和绿色面可以控制数据:蓝色负责数据输出,绿色负责数据输入。举个例子,如果想给你的“小机器人”做一个距离感应器,就需要测量距离的蓝色面数据,连接到机体的绿色面进行输入。
粉色面可以传递任意信号:既可以传递动力,也可以传递数据。所以,如果黄色面不够的时候,可以用粉色面临时替补一下。
MOSS设计过程
MOSS的最初构想,用到了3D打印框架、激光切割、铜结点和手控串线。经过数以千次的迭代、进化,MOSS才变成今天你所看到的样子。在这期间,设计者们还学习了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过压成型磁铁(over-molding magnets)、金属冲压(metal stamping),以及其他量产需要掌握的制造工艺。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或许就是如何提供足够的磁力,将不同模块稳固地拼接起来。最终,定制打造的稀土磁铁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另一个关键问题:拼接位置,则通过精确设计的塑料外壳得以解决。磁铁与塑料外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需顺势将两个平面对接即可,基本做到了“不看说明书直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