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来到车身焊接车间,雍宁正在给一个“患病”的机器人做检查(如图,本报记者 肖姗摄)。只见他打开机器人的“后背”,对多根电线一一检测,然后拿起电气维修工具,对机器人内部做一番探测调试,最后在机器人“后背”的电脑上,输入一长串指令程序。几分钟后,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又开始卖力工作了。
“这些焊装机器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有的身上一个中文字也没有,后来我重新编写程序,它们内置电脑里如今也能显示中文了。”雍宁说,车间每个通道上都有一个机器人工作情况的指示灯,只要红灯亮起,他就得赶紧去给机器人“看病”。
“你看,这是我设计的汽车点焊机器人。”指着眼前的“大块头”,雍宁介绍,这个机器人能从生产线上将装备好的零部件抓起来,自动点焊,然后再放到生产线上传送出去。2010年,这款机器人还获得国家实用性专利。
走在车间,十几条生产线一字排开,工作井然有序。说起这些线路,雍宁如数家珍,因为几乎每条线路他都进行了优化改造。2004年底,公司要推出单双排卡车,雍宁负责整个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当时他借鉴从韩国进口的生产线做了全新设计,耗时3个多月,天天加班,过年都没休息,终于成功完成了这一项目。
凭着一股钻劲,21年来,雍宁自学了本科课程,考到了高级技师等级,从一名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经他设计改造的大大小小项目共有一两百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节约各项改造维修成本200多万元。“我从小喜欢搞技术,每次做完项目,都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也希望能在一线技术岗位一直干下去。”雍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