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微信开放语音接口,首批API共有5家,智能机器人厂商小i成为全国首个成功接入微信语音接口的互动应用,而且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拿人类自然语音进行交互的应用。
十多年,小i机器人这家在中国发展最久,在商用领域一直做着“隐形冠军”的智能机器人厂商,开始在通用领域展示出其多年积累的无人可及的技术实力。
够“自然”才够“智能”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概念——“图灵测试(Turing test)”。图灵测试规定,在经过若干轮问答后,如果提问者依然不能在实质上分辨人和电脑,那么,参加测试的计算机就可以称得上够智能。
图灵测试包含了多个技术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叫做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通俗点说,这一技术课题所研究的,就是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结构、语境等。比如说,“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饿了”和“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熟透了”两句话有同样的结构。但是代词“它们”在第一句中指的是猴子,在第二句中指的是香蕉。
大名鼎鼎的苹果Siri,就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种实现。在实际上,Siri与小i机器人专注在相同的领域,只不过小i的研发是从2001年开始,而Siri公司07年才在美国成立,但得益于苹果的巨大影响力,。Siri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成功,使得小i习惯于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版Siri”。
那些年 白领们追的小i
使用过MSN的用户很多对于小i机器人都不会陌生。只要添加italk@xiaoi.com为MSN好友,那么你就可以与小i机器人进行对话了。“说个笑话听听”,“几点了”,“最近有什么新闻”,通过和MSN上的小i机器人对话,用户不仅可以问时间查天气,而且能够获取新闻和小笑话。2004年,小i机器人正是以这样的形态,首次出现在用户面前,并成功捕获了众多白领的心。
此后,小i机器人又同腾讯、新浪等互联网服务商展开了合作,不过并没有脱离“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服务范围。虽然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从企业发展层面来说,却因为缺乏盈利模式而面临瓶颈。因为在通用领域,正如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终端消费者使用智能机器人交互功能时,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就是“调戏”,既然是调戏,热情就必然有消退的时候,而即便是热情永远不退,钱又从哪里挣到。。
“那时候,我们的整个团队考虑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我们独有的技术变现。”小i机器人总裁袁辉表示。
不过,对于小i来说,这段经历也谈不上失败。“时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天然壁垒。”袁辉表示。首先,智能机器人要准确理解对象的意思,就要求它在工作时,能够对接收到的语句,通过上下文关联、场景管理、个性化推理等过程进行解析,而这个过程需要在长期的交互中不断进化和完善。其次,为反馈提供答案的后端知识库,并非数据的简单累积,它需要通过复杂的机制进行业务知识和语言知识的长期学习。这两大方面都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小i正是在这个蛰伏期做好了起跳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