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深圳龙华富士康厂区门口,往年的招聘盛景不再,来找工作的年轻人在门口徘徊。据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表示,目前富士康深圳和郑州工厂确实暂停招工,但并非只有这两个工厂如此,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暂停招工。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富士康的一举一动在人力资源市场都具有指导作用。跟以往临近元宵的人山人海招工会不同,今年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都悄悄停止招工,外界估计这和富士康大量上马机器人不无关系。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之前就高调宣称“百万机器人下线”的计划,用来取代生产线上具有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等特性的工作。当时很多声音包括富士康内部人员都认为这将是个海市蜃楼,因为相对于欧美发达的机器人生产线,富士康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太强的话语权。然而天性喜豪赌的郭台铭似乎是说到做到,之前在山西晋城研发的机器人已经下线。本来预计是2014年可以大批量上马机器人,但国内人力资源成本连续上涨,逼得该计划提前落实到位。
但是现在来说机器人完全取代人力,远远为时尚早。首先现在机器人的成本、维护支出都高于人工,虽然可以24小时连轴转,但是技术瓶颈导致机器人有时候也不得不歇工;其次是机器人现在只是在某些环节取代人力,超过半数的工作流程还是技术空白区,所以说当下还是机器人布局的初级阶段。
然而即便是初级,也对国内人力资源市场发出不小的信号。富士康在中国有160万工人,如果逐渐把机器人落实到位的话,相当大数量的工人无疑就少了饭碗,这并非危言耸听,且看现在富士康门窗紧闭的招工现场即可预见不远的未来。
郭台铭自己坦诚,现在工人管理花费的精力要大大高于产品、企业管理,也就是这个因为使他义无反顾地上马机器人。从富士康的工人结构来看,90后生人是最大主体,占据半壁江山。这些稚嫩的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但在关于吃苦耐劳方面,似乎不如前辈。
而当未来十年里,这些年轻人的岗位在逐渐被机器人所取代,这恐怕就更有活生生的讨论意义了。富士康一旦裁员必然引发劳工组织的关注并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大量闲赋的劳动力将何去何从,可能是接下来碰到最棘手的问题。富士康机器人在国内制造业里也算先行者,目前还没发生连锁反应,90后的工人们可能无法预见多年以后的生存压力,和现在“招工难”相比,那个时候恐怕是“一岗难求”。这种失落恐怕要长期徘徊于这些年轻人之中。
欧美很多国家已经把机器人当成常态劳动力使用,那也是在他国人力资源稀缺的背景之下;而国内大量劳动力流动,使得机器人在某个阶段听起来比较虚无缥缈,而当产业发展的进程在逐步走近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工人们该如何适应这场“人和机器”之争,恐怕也是考验一个社会的长远眼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