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机器人的指令都需要电脑调试。
秘密也许是光线。 在智能分拣赛场上,裁判廖昌林老师介绍,孩子们制作的“乒乓球分拣机”,与“胶囊排队”共享着同样的原理——颜色由红色、绿色、蓝色混合而成,把不同颜色的混合比例(RGB)录入程序。打开机器,它就会将感应到的色值与录入程序匹配,从而“认识”颜色,实现事先录入的不同操作。在智能分拣比赛上,是把黄白混装的乒乓球“分拨”到左右两边。在胶囊包装领域,则是把胶囊按颜色设置排放一致。
“原来不是用来帮体育保管室老师分乒乓球的啊!”今年小学五年级的陈品骏听完解释恍然大悟,今年,已是他第五次参加机器人常规塞。为确保比赛顺利,他特意将自己的作品移到比赛台上测试光源。
据智能分拣、探险项目裁判长吴键解释,除排列胶囊,智能分拣,这些机器人原理也许还能应用在智能垃圾分拣等未来生活领域。
赛场上看似简单的机器人,除了在现实生活中正有或即将广泛应用外,参与比赛,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科学兴趣等都有帮助。据了解,这一由市科协、市教委举办的普及性机器人爱好者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较之往年,今年的参事人数有所提高,并吸引云阳、彭水等区县孩子们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