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采摘机器人、果蔬智能化分选机、智能苗间锄草机器人、温室智能运输车、低空旋翼无人驾驶施药机器人……10月20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区国际 种业科技园秋季良种展示周暨农业机器人装备展在于家务乡开幕,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农业机器人现场进行技能大比拼,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随着“脚步”移动,长长的“胳膊”伸向翠绿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只听“咔嚓”一声,黄瓜和番茄被应声剪下,“胳膊”折返,将果实小心翼翼地放入筐中…… 这是智能采摘机器人在演示。工作人员表示,智能采摘机器人不怕刮风,不怕恶劣天气,即使是漆黑一片的晚上也不影响机器人采摘。它们的“大眼睛”是两只高清 摄像头,完全模拟人类的眼睛,通过软件形成3D影像,精准定位果实位置,使机器人能够精准地掐断番茄的茎部,丝毫不会伤到果实。
“智能 化运输车真好玩儿啊!”一台智能化运输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记者好奇地靠近这台运输车,却发现它突然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台机器后面有 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到1米以内的障碍物。记者向后退了一大步,运输车又自动开动起来。据介绍,这种运输车一般用于温室采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 率。
过去,农民下地锄杂草,一天只能锄一两亩地。现在,有了智能锄草机器人助阵,轻轻松松一天能锄60亩。远看,智能锄草机器人就像大 型拖拉机。但你可别小瞧,它们可是长了“眼睛”的,通过摄像头,机器人能获取田间苗草信息,定位农作物苗株。行动时,月牙形锄头能巧妙地避开作物,杂草顷 刻间被割断,而作物“毫发无损”。据悉,这种智能锄草机器人造价不菲,约在五六十万元。
替代人们劳动的机器人种类还有很多,如人工喷水、喷药、分拣果蔬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甚至可以在家控制这些机器人的活动。中国农大机器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尽管有些机器人尚处于科研阶段,还没有投入使用,但从中也能看到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是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种业之都的核心示范基地,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首个农业园区的辐射区,并已形成中国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专家院士的科技实践基地。此次活动共展示了高新现代节水农业、农业机器人和近4000个农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