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有这样一支“医护队”,它们提醒老人按时吃药,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让老人上网解闷儿……时刻为老人“尽孝心”。不过,组成这支医护队的队员不是“人”,而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助老
机器人。
不知不觉中,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一场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然而,专家指出,由于基础工业不扎实、科技体制存在制约等原因,我国机器人走得“还不稳”,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追击未来“争锋”焦点
当前,各国在机器人研究方面都雄心勃勃,分别推出多种研究项目或计划,领域覆盖了海陆空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方面。
美国机器人技术至今仍居世界首位。其研制的无人机、“达·芬奇”医疗外科机器人等居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提出国家机器人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机器人产业发展振兴美国制造业。日本、欧盟也一向重视机器人技术研发,近年来投巨资开发机器人模块化技术,并增强机器人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事实上,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与社会老龄化加快,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表示,2013年我国人口红利将转为人口负债。显然,人口形势也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由于机器人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现在各个国家都把机器人研究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美国更是想利用机器人技术把制造业从中国手中夺回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小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他认为,在这场关乎未来的“争锋”中,我国能否生产出大量满足实际需求的机器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基础工业仍“欠牢靠”
“机器人研究对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水平、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航陶永博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我国已经研发出反恐防暴机器人、南极科考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
服务机器人,同时还研发出诸如助老助残机器人等具有各种功能、面向市场的个人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