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上半叶,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集中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对于全球化而言,第三次工 业革命是以欧美为主的经济体如何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进行的一次影响全球的新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30多年的改革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重塑了全球经济 和全球政治,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兴经济体日渐强大的技术、制度、产业和市场追赶力量,欧美的成功并非注定。必须清醒 地认识到: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不会缺席百年以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发展契机
在这场关乎主要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竞赛中,美国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握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一向重视全球趋势变迁的美国尽管面临资金与 资源投入的相对约束,但美国不可能大幅削减对前瞻性技术研发的投入。目前,在全球10个主要技术领域每年新增专利比较中,中国仅仅在化学领域领先于美国, 美国不仅在传统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且新兴技术领域也保持着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美国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专业服务优势,合 理的税收和移民政策,加上超强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美国有可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自新经济(310358,基金吧)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重 新切割全球产业版图,进而在将美国从目前的经济困局中解脱出来的同时,重新切割全球分工与财富版图。
1929年至1933年的那场大萧条尽管使美国经济倒退了30年,但依靠汽车、 石化、通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美国经济仅用了8年的时间即得到恢复,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在一跃成为世界首席经济强国的同时,也带动欧洲从衰退泥淖中上岸。 同样,30余年前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欧日本等经济体的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已有丰富应对危机经验的美国大力发展计算机、航天航 空、生物工程等一批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顺利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差不多与此同时,欧洲在计算机、机器人、通信网、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先后取得了一大批超前技术成果,为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同样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进而缔造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从历史经验来看,汽车和信息技术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而今,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超级技术变革正在美 国酝酿并初见端倪。新能源产业尽管也有可能发育成新的产业群,但其产业链还不够长,而有可能成为此轮技术革命应用的重要载体。可以预计,假如以上述三大技 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能够掀起新一轮跨产业革命,加上以苹果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加速延伸市场边界,全球有可能在未来10年里打造出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 擎的超级产业体系,在帮助世界走出危机的同时,开启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
工业革命对于一个国家历史的影响具有决定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尚处于前工业化阶段,当时中国经济的大约10%GNP来源于近代 工业,也就是机器工业化生产,70%来源于传统农业,剩下20%是手工业和服务业,90%人口还处于中世纪的农村状态,只有少量的沿海城市具有少量的近代 工业。当时中国的工业基本上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阶段,以纺织和粮食加工为主,少量的机械工业如军工和造船大体上处于世界上19世纪末期水平。所以当新中国建立伊始,就不得不决定自己的发展路径是承接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采取超越战略,向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
赶超战略时代对应的是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后期,及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萌芽期,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底子还基本是洋务运 动的成果。经过30年的工业赶超,基本上完善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而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方面保持着与世界同步,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比如在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这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中国都处于世界前列。这一时期,中国不仅打赢了一场战争,而且建立起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核潜艇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在资本、市场及新能源方面仍然有着优势地位。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的能源革命首先是能源勘探和开采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人口的增加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量消耗掉的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矿等不可再生,本世纪将面临枯竭,且环境污染大、隐形成本高。而“太阳能”是地球上最 丰富、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能光伏作为零排放、零消耗、清洁、安全的能源,具有极大的发展前途。正因为看到光伏产业对中国能源供应、能 源安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将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国家非常重视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出台的“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光伏应用。随着光伏 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快速开拓市场应用,尤其是国内市场的应用,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