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涪陵“科技小明星”杨灿展示他发明的扎带。 记者 熊明摄
通过电脑编程就可以让一机器人独立完成搜救工作,遇到大石头阻路,它可以将其推开;发现有伤员,它可以立即停下来救人……这是13岁的王宁设计的虚拟搜救机器人。
王宁是一名来自彭水的学生,因为多次在市级和全国虚拟机器人搜救比赛中获奖,9月6日,他站在了重庆市第七届青少年创新市长奖颁奖台上。在本届市长奖当中,像王宁这样来自偏远区县的孩子占了1/4。
科技小明星不再限于主城区
从小,王宁对很多东西都十分好奇,喜欢动手捣鼓一些小玩意儿,自己拼拼拆拆。在彭水县新田中心校刚上六年级,他就参加了科技兴趣小组。
2010年,他第一次接触到机器人,就对此产生了很大兴趣。不过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科技老师宁晓梅就向学校申请买来一些软件,教学生利用电脑程序编制虚拟机器人。
在老师的指导下,聪明的王宁很快就把机器人“玩”得得心应手。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连续获得重庆市和全国虚拟机器人搜救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对于我们这样地处偏远、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来说,出来这么一个‘科技小明星’,很不容易。”宁晓梅感叹。
除了王宁,本次获奖的彭水县汉葭镇第三小学的徐涛也是一个小发明家。虽然只有12岁,但他发明的“烘干型通风易干晾巾架”、“厘毫铅笔”、“电风扇取暖一体器”等,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本届市长奖中,彭水、万州、涪陵、綦江等区县的孩子都有获奖,不再像过去一样,基本上都局限在主城区,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科技创新当中来。”市科协普及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科技创新教育趋于均衡化发展
为什么现在获奖学生的范围更广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简单地说,是科技创新在全市范围内都受到重视了。”
目前,全市有24个区县都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区(县)长奖,作为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激励青少年更广泛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今年,我市还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市各区县中小学开展了数百场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通过“人人都参与、校校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这场“科技盛宴”。
其中,在全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中,还专门设立了渝东片区分赛场,万州、云阳、忠县等8个区县67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就近参加比赛,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更方便地参加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随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范围的扩大,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正在逐渐向均衡化发展。”市科协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