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参赛队员(穿黑色衣服)在进行比赛
两名中学生操控机器人投篮 记者 李洪亮 摄
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的两座奖杯
新闻背景
VEX机器人世锦赛是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SU)、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等十几所知名大学和公司联合举办,是当今世界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之一,被称为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的“奥斯卡”。
2012年VEX机器人世锦赛于4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市举行。主题是“打破栅门”,即在每场比赛中双方通过操控机器人把球和筒放入篮筐中,获得奖励分,并把白色倍增筒和黑色消分筒放入篮筐内,得到比对手更高的分数就获胜。共有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支队伍、近3万名选手参赛。是该赛事举办至今,参赛队伍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
“自动装球、运球,然后准确投篮,命中!”日前,东北师大附中的学生在今年的VEX机器人世锦赛中,一举捧回3座“小金人”,分别是:全球初中组第七名,荣获团体金奖;最佳结构奖;大会最高单项奖——“STEM”奖杯。
其中,前两个奖项由东北师大附中明珠校区的5名初中生获得。昨天,其中的4位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参赛故事。
先看看这个团队 各有分工 5人缺一不可
王鹤然(初二9班,14岁)、李林声(初二27班,14岁)、马梓淞(初二21班,14岁)、王鹤达(初一28班,13岁),昨天,在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他们。
“还有一位叫门嘉琦,有事没有来。”带队参赛的老师王娜说,门嘉琦是初二6班的,14岁,5人都是男生。
“比赛时,5人缺一不可。”王娜说。
王鹤然和李林声同为操控手,但各自分工不同,王鹤然负责“投篮”,而李林声则负责四个轮子运行方向。操控手的位置也是通过比赛决定的,谁操控下得分多谁就是操控手。
马梓淞是负责机器人程序编写的,同时也负责跟裁判沟通,回答裁判的问题,介绍机器人的特点和优势。
王鹤达负责“后勤”,诸如机器人的维修、保养和零件的保管等。
没来的门嘉琦,主要负责“外联”。因为比赛是有联队配合的,门嘉琦就负责与联队队员沟通,了解同盟情况,沟通比赛战术,“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用英语进行的,决定着比赛的合作成效。”王娜说。
再看看这个机器人 不断改进 成就“最佳结构奖”
这个团队的机器人的模样伸展开来就像架“云梯”,还是个“铝制品”,“这样能保证重量轻。”李林声说。
这个机器人有“集球器”,通过顶端两边的“螺旋桨”把球吸进来。刚开始设计时,“集球器”和“底盘”重量相同,但测试时发现向高处投球时,“集球器”伸展达到高点,底盘就失重。“我们先是缩短了‘集球器’的长度。”李林声说,对它减重,同时改进轴轮组数,对左右平衡性也加以改进。此外,在“集球器”上,他们还用六棱柱加以固定,解决了“掉球”的问题。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为他们在比赛中赢得了“最佳结构奖”。
“对于机器人,我们一直在改进。”王鹤达说,在比赛前,他们还根据裁判员的要求,将部件中锋利的地方包裹或锉掉。
回顾这场比赛 看最后30秒合作有多重要
第一天错过练习赛 连夜检修机器人
3天的比赛,有许多事让他们印象深刻。
参加比赛前,东北师大附中代表队在出发当天就遇到了很大困难。“我们所乘坐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延误起飞近9个小时,错过了第一天的练习赛。”王娜说,等他们飞抵美国后,没有了适应场地时间,只能是马上参加正赛。
为了第二天的比赛,他们连夜对机器人进行了检修,“整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但激烈的比赛为他们打了兴奋剂,忘记了疲劳。
难忘最后30秒 用精妙配合赢得比赛
3天共打了10场比赛。而第3场的最后30秒让他们记忆犹新。“就差那一颗白球,有那种‘秒杀’的感觉。”王娜回忆那个场面时,拳头还是握得紧紧的,充满紧张感。
这最后的30秒,他们所在的联队已将白球投入,而另一联队只要将白球投入将领先他们2分获胜。不能让他们将白球投入。
“这里面就有了挡拆,有些像篮球。”李林声说,当时负责挡拆的就是东北师大附中的这个机器人。他们注意到,对方负责运输白球的机器人控球稳定性不是很好。
他们决定运用合理的冲撞。而比赛要求,对抗过程只能持续5秒,否则就是犯规。
对方带球过来了。李林声示意王鹤然抬升“集球器”,同时,他调整己方机器人的运行线路,迎着对方机器人冲了过去。
刚一贴近,发力,“集球器”撞了对方机器人传送带一下,立马闪开。就这一下,白球从对方机器人上滚了下来,联队队友则迅速捡起白球……
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就这样拿下了。
他们的收获 借鉴不少机器人好经验
“让我们开了眼,长了见识。”李林声说,比赛中,他见识到不少队伍的机器人,有值得他们借鉴的。如新加坡的机器人一下子能吸进5颗球,而且投篮的准确性很高,而他们的机器人只能吸3颗。
此外,也有机器人的设计是专门负责挡拆。有一个机器人,全部伸展开来,就能将对方机器人全部围堵起来,还不违反比赛规则;跟它组成联队,它这一挡拆,剩下的那个机器人投篮就OK了,对方只能干瞪眼。
“我们这个机器人还要进行一定改进。”李林声说,它还要参加8月份的全国联赛。趁这段时间,他们将把在比赛中学到的,全都用在机器人身上,争取拿到好成绩。
除了两座奖杯。他们说,这次比赛,让他们收获最多的就是: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除了这个初中组,东北师大附中还有个高中代表队,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支高中代表队,由四名同学组成。在比赛中,得到裁判员好评,最终获得大会最高单项奖——“STEM”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