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机器人在做大白菜焖圆子。
热锅、放油、翻炒、点水、勾芡······这出厨房交响曲的演奏者可不是厨师,而是机器人。昨日,在楚河汉街的湘鄂情酒店,2个“机器人大厨”正在忙碌。
这两个“大厨”由直径约80厘米的大滚筒、水油管道、电子控制盘构成。尽管看起来憨头憨脑,但非常智能。操作者只需设油温、油量、翻炒时间、何时点水等数值后,将材料入锅,“大厨”依程序进行,几分钟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即可出炉。再炒这道菜时,无需设定,只需选择菜品,按下“开始”键。目前,他们“头脑”中已记下了100多道菜肴的操作程序。
据了解,两个“大厨”身价都在30万元左右,但能量不同,分别可以一次性炒20公斤、30公斤的菜,在大型宴会中,可以满足50桌和100桌的需求。两“人”最优的战绩是,一起轻松应对了1400人同时就餐,这通常需七、八位厨师超负荷工作才能达到。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介绍,“机器大厨”最早出现在北京、西安等北方城市,多用于部队、院校和厂矿企业,只是满足基本的就餐需要。半年前,湘鄂情引进了9个“大厨”安排至三镇各个门店,在未来3年,将全面推广自动化烹饪机器人。引进机器人,不仅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保证大型宴会中所有菜肴口感一致。
规模化的操作可否降低就餐费用?孟凯说,菜价多由菜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决定,很难因节省了人力就降价。
不过,“大厨”目前只能烧菜、炒菜,凉菜、蒸菜、甜点等传统菜品暂时无法胜任。所以湘鄂情厨师李超表示,不担心机器人抢了饭碗,不过这些“新同事”倒激发他学习操作的兴趣,希望能有多样技能。
“机器大厨”上岗,业内尚存争议。武汉光明万丽酒店行政总厨张鹏认为,机器人上岗,对快餐可能有很大突破,但中国的餐饮文化是不能通过机械来复制的。菜就像厨师手中的艺术品,倾注了厨师的心血,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这是机器人永远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