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上的状况
2000年7月通过美国FDA认证,“达芬奇”成为世界上首套可以正式在医院手术室中使用的
机器人手术系统。该机器人手术系统早期主要用于腹腔手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约2003年“达芬奇”系统真正成功的
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临床应用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心脏中心可开展此类手术,而且集中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美国每年完成的机器人心脏手术约为1700例,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国际和地区于2007年前已经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但主要用于腹腔手术中,受手术技术难度的困扰,全机器人下心脏手术开展数量、种类极为有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
中国的状况
作为国内首先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07年1月开展国内第一例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已经完成各种全机器人心脏手术450例,实现了机器人手术的引进及技术转化,在微创外科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心血管外科的带动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在解放军总医院的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众多学科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广泛的应用。受解放军总医院的带动和影响,目前国内已有12家单位拥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正在开始培训和开展心脏和其他专业的手术。截至目前为止,除解放军总医院外,只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了数量及病种有限的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三、
4
年来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在
301
医院开展情况
2007年,解放军总医院在中国首家引进达芬奇手术系统,高长青教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于2007年1月15日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的先河,至今已完成各种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450例,全部获得成功,涵盖了目前世界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所能完成的全部心脏手术,包括冠脉搭桥、二尖瓣成形和替换、三尖瓣成形、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心脏和纵隔肿瘤切除等,其中不开胸、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是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微创极限,也是所有机器人外科手术所能达到的极限,全球仅有几个心脏外科医生能够完成这种手术。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全球单中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心脏外科中心,包括24种术式,其中6种术式属世界首创。术后疼痛轻微,术后在监护室时间由常规的2~3天缩短为1天,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心脏开胸手术,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特别是良好的美容效果—无常规手术切口瘢痕而备受好评。现已步建立了适合国情的手术技术方案,并创新性的拓展了心血管外科应用范围。目前开展的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数量、质量、种类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亚洲处于最高水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8年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中心,2010年成立了机器人心脏手术国际合作与研究中心,并成功地为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心脏外科中心及巴西的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进行了培训。国内已有20余家单位到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参观及学习,充分的发挥了技术辐射作用,并对部分单位进行了现场指导及技术扶持。2008年“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获全军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2010年“全机器人远程遥控微创心血管手术的应用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年及2010年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演示及专题研讨会”,国际学者和专家300余人出席会议,并对中国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与高度认可和赞誉。目前该项技术被已被载入国内最权威的《黄家驷外科学》。4年来共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得总后、北京市等各级课题4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高长青教授同时数次被邀出席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并对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作专题报告,极大的提高并巩固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准确。并能加快患者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并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可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手术瘢痕小、切口美观,患者心理负担轻。机器人外科和远程医疗相结合,可以允许医生通过网络远程遥操作机器人。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不仅在手术精确定位、手术最小创伤、手术质量等方面将带来一系列技术变革,而且将改变常规外科的许多概念,将会促进传统医疗模式发生重大变革。随着远程遥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将有可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远程手术,并实现战争、地震等极端环境下的遥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