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机器人产业联盟ABB机械手发那科码垛机器人机器人展览

多国海军尝试将无人机与舰艇结合起来遂行作战任务

日期:2023-12-21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评论:0
标签: 无人机 科技 创新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近日进行舰载无人机测试,成功起降了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莫哈韦”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作为土耳其首艘无人机航母“阿纳多卢”号舰载无人机的TB-3察打一体无人机,也顺利完成首飞。
  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无人作战系统将在未来战场上担当更重要角色。而舰载无人机以成本较低、使用灵活、更能适应复杂海战场等优势,受到各国海军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231221095152
降落在英国航母上的“莫哈韦”无人机。资料 图片
  无人机上舰成为“热潮”
  美国是最早开发舰载无人机的国家。越南战争期间,美海军多次从“突击者”号航母上发射147型侦察无人机,执行抵近侦察任务。此后,美舰载无人机承担的任务不断拓展,由战役侦察、舰炮目标指示和弹道校射等,逐渐发展到扫雷、探潜、超视距目标指示、战斗机空中加油等。美海军设立了专门的舰载无人机采办系统,并启动X-47等项目加速发展无人机上舰技术。近年来,美加紧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加快推进无人化作战概念设计,多次组织无人作战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演习演练。有报道称,美国海军未来60%的舰载机将是无人机,其中MQ-25“黄貂鱼”多用途无人机将于2030年后正式纳入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
  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也在舰载无人机方面不断发力。2019年,法国海军组建了首个舰载无人机中队,装备S-100无人机,搭载于“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上。俄罗斯在建的23900型直升机航母,设计搭载4架舰载无人机,计划于2025年首飞,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列装。2020年5月开始,英国空军第216试验中队持续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进行无人机蜂群飞行测试和“忠诚僚机”自主无人机起降评估。“莫哈韦”无人机首次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起降,标志着英国皇家海军航母战斗群向混编无人机作战力量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此外,印度拟在新建的国产航母上安装保障无人机起落的相关设施。
  带来多方面军事效益
  搭载在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和两栖舰艇上的无人机,利用机载的武器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等,联合有人飞机或者单独执行空中侦察、通信中继、火力打击和电子对抗等任务,可提高作战效益。
  增强预警探测时效。一般来说,舰艇雷达探测范围受地球曲率限制,对视距外低空目标和海上目标发现能力弱。舰载直升机受滞空时间、出动频次限制,也不足以长时间消除编队视距外探测盲区。那些具有高机动、长航时、大航程特点的无人机,则可挂载光电、雷达、磁探仪等载荷,多方向、多批次前出,通过多机协同、机舰协同等方式,实现对海面目标远距离侦察定位,使编队对空、对海、对潜警戒范围全向化、远距离化,大幅扩展编队预警侦察范围,并为后续任务规划和战术决策提供情报支撑。美海军“扫描鹰”、RQ-21A“黑杰克”等舰载无人机,能够执行大范围光学侦察任务。
  提高通信中继能力。无人机机载通信自组网设备能够快速建链组网,可发挥其通信范围广、部署数量多的优势,构建包含水面舰艇、有人机、无人机在内的通信网,为低空前出执行任务的直升机、视距外侦察作业无人机、视距外舰艇提供远距通信中继服务,可作为现有平台间信息传递、态势共享、指挥控制的有效补充手段。例如,作为C3I中继站使用的CL-227、CL-327、CL-427多用途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可用于投放声呐、远程通信等,现已为美国、加拿大、瑞典多国使用。
  丰富协同作战样式。舰载无人机通过单独作战或者蜂群战术,与母舰协同行动,有效弥补舰艇编队诸多短板弱项,实现杀伤链快速闭合,极大提高水面舰艇的攻防能力。反潜作战中,无人机蜂群搭载小型磁探仪,可对水下战场进行大范围监测,持续探测跟踪水下目标,提升编队对潜探测、立体反潜能力;对舰攻击时,无人机蜂群在敌方舰艇区域进行超低空突防,通过超饱和式突击行动,不仅能够消耗敌方一定的防空火力,还能有针对性毁伤敌方雷达等预警探测设备,有效打压敌方舰艇的防空预警能力,配合编队联合突防打击;防空作战中,通过无人机的欺骗干扰、携弹打击、感应式自毁伤等能力,可对来袭目标进行电子干扰、火力打击,减轻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压力;登陆作战时,无人机蜂群能够对周边海域、登陆地区海岸等地形进行探测,掌握敌方登陆障碍和火力配置等方面的作战信息,并对敌方的预警探测设备进行压制,对登陆障碍、火力系统进行突击并清除,以便后续部队能够顺利登陆。
  增强支援保障能力。无人机可为有人战斗机前出执行任务提供支援保障,能显著扩大有人舰载机航程,有效弥补有人舰载机留空时间短等短板,提升打击能力。美军公开数据显示,具有加油能力的“黄貂鱼”无人机协同作战时,可将F/A-18E/F“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从700多公里延伸至1300公里以上。
  舰载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现代海战超视距、广覆盖、多域一体、高度智能化的特点,对无人机上舰使用提出了迫切需求。舰载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向好,但也对新兴技术研发与 应用提出新的挑战,平台自主化、载荷模块化、控制通用化等趋势日益明显。
  智能化要求更高。在空间紧张的航母上,无人机必须与有人机混合运作。在理想环境下,无人机的舰上运作,如甲板调度中对指挥信号的反应,应该与有人机无异。远程出击时,遥控不可靠,航母上的人手并不足以时时操控大量无人机,要求舰载无人机高度自主。俄舰载机研发方“领航员”科技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巴布鲁夫表示,该公司研发的舰载无人机将充分采用人工智能,能够深度学习,预判紧急情况,独立作出决定。此外,无人机蜂群之间以及无人机蜂群与母舰之间的通信联络、数据共享,也对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载荷模块化成为发展方向。由于舰艇空间狭小,难以存放和起降更多大中型无人机,根据任务需要搭载相应的侦察、干扰、反潜、攻击等模块化的装备,将成为舰载无人机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智能、多功能、全天候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将成为发展重点。像俄海军计划列装的“天狼星”无人机,就可以担负侦察、反潜、反舰等多重任务。
  控制通用化更受重视。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现代海战对指挥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无人机进行通信联络、数据共享的同时,舰艇还要对无人潜航器、有人机等武器装备进行实时的通信与控制。理想状态下,所有这些平台的数据应该能够进行实时共享,从而提高指挥与作战效率。
  隐身化与可视化并用。动力差、速度慢是无人机固有的问题,美军最先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时速只有800公里,一旦被发现,很难躲过防空导弹的攻击。因此,未来的大型舰载无人机将更多采用雷达反射面积小的隐身复合材料,降低可探测性,有效压缩敌反应和拦截时间,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与此同时,执行防空、袭扰等任务的无人机,为诱骗敌方探测和导弹攻击,则不作隐身处理,甚至可能故意通过技术手段增加可探测性。
声明:凡开云电子链接 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开云客户(www.www.wykobounce.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