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脸识别”助力湖区智能监测管理
长期以来,鄱阳湖保护区在每月8日、18日、28日,都会进行细致的人工巡查,深入湖区统计已经到达的候鸟种类、数量等信息。鄱阳湖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可以运行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电脑上,该套智慧管理平台能够实现保护区内的生态监测、巡护保护、综合预警等功能,数鸟就主要利用其中的“AI识鸟监控”。
据悉,“AI识鸟监控”可以显示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当拍摄到大量鸟群时,还能显示鸟群的密度估计。识别系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安装在保护区内各个水域摄像头传回的图像,上传至识鸟服务器进行智能图像化比对,随后再将信息回传至用户端。
利用AI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还对与湖区新物种的发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即使有监控,工作人员也不能24小时坐在屏幕前一直守候。通过数据分析,就能够准确得出有哪些未曾记录过的鸟类或者旗舰鸟种,首次被观测到进入湖区的时间等信息。
刈割苔草让候鸟有“新鲜”食物
科技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候鸟的习性,从而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经过长距离的飞行迁徙,大量的候鸟们陆续抵达鄱阳湖区,在这里养精蓄锐、茁壮成长。由于候鸟们的迁飞之路耗费了极大的体能,补充能量就成了候鸟们的首要任务。
苔草,是鄱阳湖湖滨地区的良等野生牧草,像雁鸭类等草食性越冬候鸟们,喜欢吃生长期在8到28天的幼嫩苔草。由于今年鄱阳湖一至六月的干旱少雨,大量的碟型湖没有全部被水漫过,洲滩严重失水裸露,导致苔草提前生长从而产生了纤维化,已经无法达到候鸟可食用的状态。
为了保障雁鸭类越冬候鸟飞抵鄱阳湖后,有适时的食物资源,从今年的九月下旬开始,湖区就开始陆续对老化的苔草进行刈割。
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评估,刈割老化苔草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刈割苔草有利于促进二次萌发,及时为豆雁、白额雁、灰雁等草食性雁鸭类候鸟,提供了鲜嫩的食粮,保障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给;并且苔草刈割后,候鸟们能够更加平稳落地,游禽类候鸟也能够更好地捕食出现在滩地上的鱼虾、螺蚌等食物,具有为越冬候鸟供给食物来源和减少农作物经济损失的积极作用。
刈割后的干枯苔草也没有浪费,会成捆的运输到发电厂进行生物质发电,较为新鲜的苔草,也可以作为饲料供牛羊食用。
多措并举满足候鸟栖息取食需求
同时,当地也启动了湖区生态补水,通过适当抽水开沟引渠,将水引入碟形湖中进行生态蓄水、保水,保障越冬候鸟有适应的生态水位,并且向鸟类聚集多的湖区进行调水,促进碟形湖沉水植物以及鱼虾、螺蚌的繁育。
除了补水和保水,江西各地也在鄱阳湖周边营建了多个备选的栖息地,分散式地建立起了“候鸟食堂”,最大可能地满足候鸟们栖息取食的需求。(记者 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