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发明专利的摘要对该发明做了简单介绍,表明该发明系统包括输入模块、语言分析模块、逻辑树对话模块、预料数据库和小结与反馈模块。输入模块采集用户会话输入;通过使用心理知识图谱模块及多轮对话管理模块对用户会话输入进行意图分析;输入模块和语言分析模块在人机交互中循环迭代,通过多轮对话管理模块管理多轮对话之间的关系;语言分析模块按照智能心理咨询逻辑树的逻辑流程及对用户对话的意图分析,在多轮对话管理模块的管理下组织指导用户进行多轮对话的逻辑走向;结合机器人与用户间的会话信息,反馈对话时用户与心理、情绪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输出,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简单来说,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咨询会话系统可以让使用者有更接近于和真人心理咨询师对话的感觉,并通过与人工
智能机器人对话,使用者可以获得心理咨询建议和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
此前,就曾有网友尝试向Chatgpt咨询心理问题,虽然Chatgpt会给出一些建议,但是也会清楚地回答:“不,我不能代替你的心理咨询师,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我不能代替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一以心理咨询会话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干起心理咨询师的活了吗?或许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
与真人心理咨询师不同,AI心理咨询师可以做到7x24h在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迅速响
应用户,基于这种特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雯认为,AI或许是可以被运用到心理咨询的工作当中的,“心理问题具有情境性、时效性的特点,时刻在线的AI是一个很高效的辅助应用工具。”张雯指出,尤其是在心理咨询的前期工作当时,AI对用户即时的心理、情绪情况的信息分析、整理和输出实际上也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指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另一方面,AI心理咨询师对于大众而言未尝不是一个简易便捷的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工具,“对于一些可被程序化、线性的问题,或者不需要掺杂太多情感因素的简单问题,我认为AI完全可以胜任。”
但是不管人工智能的程序写得有多么精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不会被AI轻易取代,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就行,而需要咨询师本人敏感地捕捉患者的情绪变化,“在心理咨询中,良好的咨询与治疗效果离不开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稳定而又安全的关系,关系中的情感和温度,AI很难做得到。”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很多,但是从来没有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更多,讳疾忌医是一方面,费用上的担忧也是一方面原因,有一定专业性且相对更加廉价的AI或许能成为大众的另一选择,与机器人的对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户与陌生人对话产生的不安感和拘谨感,不过张雯认为,选择AI进行心理咨询其实还是要慎重,不仅是出于费用、隐私、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如果AI数据的判断不够妥当,不仅不会帮助到患者,反而可能加重伤害,“不妥的数据判断可能会给患者以消极的心理暗示,反而让患者产生焦虑、担心、害怕等消极情绪,更不利于解决心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