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AI工程化时代来了
“AI已经从实验室走到了工程化时代,而且比预想中更快。”万达信息副总裁兼科技中心总裁陈诚感慨道。
从第一届大会时,语音识别开幕式嘉宾发言,到今天遍地开花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AI历经五年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AI场景的应用是非常碎片化的,每个场景的用户量都不是非常巨大,但都有其特定场景的应用价值存在。”陈诚说。
为应对长尾且多元化的AI需求,在研发了多个AI产品基础上,万达信息推出了自研的AI科技中台,可以为AI模型全生命周期提供标准化管理工具和流程,构建了数据、算法、应用、服务的全链路AI闭环,旨在通过标准化支撑能力实现AI应用快速创新和应用落地。“未来这一中台能力还将开放给客户和行业伙伴使用,进一步降低AI应用门槛,解决中小场景中AI应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陈诚表示。
开源:共促AI创新水平提升
不仅是万达信息,阿里、腾讯、蚂蚁、百度等平台型公司,都将开源协同以及AI平台能力的打造,视为下一步AI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本次大会期间发布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1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开源代码量达到158项,仅次于美国,相比2020年的139项有所增长。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介绍,目前中国企业采用AI比例为58%,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数据圈,而智能计算也将成为算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下一程,领军企业已经瞄向“图计算”等前沿赛道。蚂蚁集团图计算负责人陈文光9月1日宣布,蚂蚁集团高性能图数据库TuGraph单机版将全面开源,并成立图计算开源技术委员会。TuGraph由蚂蚁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是图数据库权威测试世界纪录保持者,也是世界上有测试纪录的“最快”的图数据库。
目前,TuGraph正在与复旦大学合作,通过与脑科学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将图计算应用于神经元模拟仿真探索,这一前沿探索或将有助于虚拟人脱离于穿戴设备,而实现人与人之间“阿凡达”似的直连,实现更逼真的交流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认为,当前图数据库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科技企业竞相布局的新兴热门领域。在图数据库时代,我们有机会与国外企业同期起步,现在布局正当其时。
有爱:让AI更有温度
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不仅具有完整的人体形态,还拥有智慧及情感。如今回看AI技术的演进历程,如何让AI有温度,造福生活,或许是人类对技术进步的终极期待。
在腾讯的人工智能展台,银发科技实验室率先进行了更多“有温度”的尝试。这里模拟演绎的场景是,当老年人不慎发生跌倒时,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和AI算法,主动发出警报,以便看护人员及时采取救助。而最新发布的隐形护理员(居家版)更在
视频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AI语音分析。这意味着,当老年人在卧室、洗手间等存在
视频盲区或者有隐私保护需求的场景中发生意外跌倒而无法活动时,可以通过捕捉老年人说出的“呼救词”触发警报。
连续第五次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腾讯公司副总裁、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特别向记者推荐了腾讯的这一AI应用。他强调,基于自身的底层技术优势,腾讯更注重“数实融合”与“科技向善”的相得益彰。“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基础技术的积累,包括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和算力方面也居国内前列,这些都有力保障了腾讯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领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张立军坦言。在他看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如今的大会已经从技术展示,转为更多地关注科技如何服务人,以及技术如何去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为更多参展企业关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