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通过人类仿真‘机械臂’来模拟核酸采样全流程,可以在28秒内完成1次自动采样工作,从扫码、采样、样本存储到放置完毕共约2分钟。”该机器人研发团队、上海非夕科技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仅机械臂本身就有170余项专利,发明专利的比例超过9成。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其他机械臂不同的是,上述机械臂7个转轴(包括手指末端)均有独立力控传感器。“这就使得机械臂在采样时,可以通过力控传感器探出采样棉签在口腔左右的位置、并实时校正调整,做到采样精准,而机械臂全程无二次接触,这可以避免交叉和二次感染。”
图为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正在模拟进行核酸采样邹臻杰/摄
图为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整体系统邹臻杰/摄
该机器人每日最大可完成核酸采样人数约720人。“预计年内我们可以将这款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完成三类医疗器械报证,随后陆续投放至各社区、园区。”上述负责人补说。
据悉,上海AI专利申请量已超4.5万件,处于全国各省份前5名,且趋势逐年递增。同时,上海今年7月在AI领域的发明专利同比增速达到12.6%。在AI专利获得企业主体中,眼控科技、商汤科技、寒武纪等企业排名靠前。
“从人脸识别到健康码的识别,我们已经将速度提升在0.15秒内,这也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商汤科技“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产品负责人田士民告诉记者,这取决于强大的AI算法和算力。
商汤科技这一“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集佩戴口罩识别+人体测温+健康码核验+疫苗接种查询+核酸结果查询+电子证照功能于一体,近期还在系统上增加了抗原结果查询新功能。
图为商汤智能开发的“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邹臻杰/摄
田士民说,下一阶段,针对防疫需求,商汤科技会将“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以及相关机器人产品设计得更轻量化。“屏幕尺寸会进一步缩小,以此来节省液晶屏成本;设备也可以进一步手持,场景也将从原先的办公楼宇、产业园区、机场等拓展到更多移动、户外的场景。”
此外,记者注意到,一些机器人也正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铺设。“我们的门诊
服务机器人目前正在上海普陀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可实现医疗咨询、无接触挂号、智能导诊等服务。”万达信息智慧医卫中心相关负责人翁启稳对记者表示,这一机器人的相关AI专利已达70多项,医疗专业领域的语义识别是其中的难点。
“目前这一机器人研发所涉及的AI专利涵盖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虚拟形象驱动等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也最终需要结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业务场景,来不断迭代、
应用。”翁启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