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不少中小企业迎难而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千方百计闯出新路。我们从今天起推出“中小企业‘云’上闯新路”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中小企业逆势奋发、危中寻机的生动故事。——编者“把研发中心建在客户现场”“第一次看到软体机器人,它工作起来轻柔又精准,可将水果完好无损地快速分拣装盒,抓取过程还能对水果称重呢!”在近日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款软体机器人吸引不少人围观。“炫技”的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懈探索。这款硅胶材质的柔性夹爪,是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独门绝技”,据说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高少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两年防疫期间,我们公司销售额不降反升。2019年是280万元,2020年是1100万元,2021年是410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4亿元。”销售额短短几年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尤其是防疫期间许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大背景下,高少龙说出的数据确实让人惊叹。
不仅如此,他还透露,公司获得的102项专利中,有74项是2020年以来取得的。“技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我们的灵魂。”高少龙说,“市场反馈是最直接的回报,我们靠产品在国内外打出名声,已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来自供应链。疫情影响到整个物流系统,供应链受阻,电机、机械臂等不少产品缺配件,没法发货,出现了交付延期。”但公司瞄准市场新需求持续创新。比如,防疫期间无人售货机需求量较大,软体机器人就发挥作用,助力新零售行业实现货物分拣与上架工序的自动化运行。
近两年,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软体机器人技术和预制菜的行业需求很契合,我们抓住机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生鲜预制菜行业解决了异形易损物品的自动化搬运分拣难题,实现了‘货到人’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和团餐预制菜全自动分选包装解决方案。”高少龙说,果蔬、面点等食物因形状不规则、易损等,需要人工操作完成,柔性夹爪能在接触物品时包住目标物体,实现各类食品和果蔬的自动化抓取和包装;公司还开拓了预制菜全自动化产线,全程可追溯,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软体机器人是面向多个行业的通用型技术,广泛的行业需求正驱动市场快速发展。公司需要不断研发适用不同场景的产品。”高少龙说,“防疫期间,为避免影响研发效率,我们与核心客户密切配合,研发团队长期外驻,把研发中心建在客户现场。可以说,我们有一半的创新是客户帮我们完成的。”“只要技术好、产品好,就会有一席之地”“传统机器人技术基于对自然界关节动物的仿生,而软体机器人技术来源于对自然界软体动物例如海星、章鱼的仿生研究。有别于传统机器人技术的刚硬,软体机器人具有灵活、安全、柔性的运动特征。”高少龙介绍。6年前,高少龙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走上了探索软体机器人的研发
应用之路。
然而,软体机器人研发落地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预期。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不仅没有现成的参考样板,也没有行业技术标准,甚至连软体机器人结构部件的名称在业内都没有统一说法。“技术被验证的过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真实的应用条件很复杂,所以工业应用技术需要定制化,不同场景需求不同,每拿下一个行业,都需要前期大量的研究工作。”高少龙说,团队测数据、建模型、搭架构,大家开足马力,一同攻坚克难。高少龙的团队是国内市场上第一个做柔性夹爪的,后来发现单独一个“爪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市面上又没有适配的软件。是放弃订单还是投入更大的研发力量来做智能化解决方案?高少龙的选择是后者。比如做保温杯生产线时,为解决内胆易损的瓶颈,公司需要为软体夹爪发明一种工业软件。为了设计软件,公司专门扩充了一支研发队伍,为保温杯行业设计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为一家小企业,我们有自己的材料学实验室、电器实验室和工艺实验室,每天都在应对各种技术挑战。”高少龙说,创新无止境,技术永不眠,不断开拓应用场景,使得公司一直在加速奔跑。“柔软的力量”不可小觑,软体机器人的出现填补了异形易损物品智能分拣包装的市场空白,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最后一厘米”的难题,如今已应用在半导体、食品生鲜、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医疗器械等20多个行业。“软体机器人派上了大用场!只要技术好、产品好,就会有一席之地。”高少龙说。
“我们赶上了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电子学会近日发布2022年至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其中就包括软体机器人。专家认为,软体机器人具有连续可变形结构,将在人机共融、医疗康复、工业生产、特种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政策引导支持的共同作用下,包括软体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潜力巨大。”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应用是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中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产业需求旺盛,各类场景都需要相关产品的研发。“在中国创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我们赶上了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经常有遇到伯乐的感觉。”高少龙说,得益于中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公司已经在软体机器人行业已处于国内乃至世界的领跑位置。目前公司团队近300人,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相关企业充分体现了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特征。”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表示,培育好这类企业,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