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做介入诊断时,医生们通过手持支气管镜进行操作,由于弯曲角度受限,在通过一些复杂气道及远端病灶时难度较大,需要十分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技术。尤其在经支气管肺活检中,任何细微的操作变化都可能导致目标病灶的偏移,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肺结节介入诊断的精准性和成功率,孙加源主任团队开展了“机械臂控制支气管镜导航系统”的相关临床研究。
该技术充分发挥机器人系统优势,用机械臂代替手持操作,整个过程更稳定、更灵活也更精确。医生只需站在智能化操控台后,通过转动“轨迹球”控制机械臂,可快速、精准到达目标位置,对于一些远端的复杂病灶也能轻松诊断。此外,该技术还有先进的形状感应功能,实时定位导管的形状和位置。医生面前就是显示屏,可以看到支气管镜在管腔中穿梭游走,能够180度转动、变换角度,宛如一条绿色发光的“蛇”。这比以往的3D图像更加清晰、直观,操作者仿佛就置身于患者气道中,大大提升了介入诊断的精准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首名参与研究的患者黄老伯69岁,发现肺部有多发结节,既往又有肠癌手术史,因此急需鉴别肺结节是原发还是转移所致。患者的病灶较小且位于肺部外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可能难以准确到达。综合评估病情后,孙主任团队认为可以通过机器人支气管镜明确结节性质。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黄老伯入组了此项临床研究。孙主任带领团队反复评估,规划了多条操作路径。基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在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吴东进的默契配合下,团队选择的第一条导航路径就准确到达了目标病灶部位,术中经透视和超声确认,成功完成了活检取样,快速现场细胞学提示腺癌。
上海市胸科医院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镜)、上海呼吸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够开展全部四级呼吸内镜诊疗和经胸壁诊疗技术,擅长肺外周结节的介入诊治和复杂气道病变的腔内治疗,每年开展呼吸内镜15000余例,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此次在国内首次开展机械臂辅助导航支气管镜系统的应用,初步显示了其在肺部诊断领域优越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下一步,孙加源主任团队将持续推进此项研究进展,提升肺部疾病介入诊疗的综合水平,使更多患者尽早获益。